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波段择时新方向:港股存在一定的“周内效应”与“假期效应”!

2023-07-19 13:40

研究认为,上述发现对投资者的趋势判断与波段择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香港节假日整体呈现休市期短且次数多的特点。香港股票市场每年节假日休市10余次,一般休市不超过4天。过去33年节假日加上周末连续休市长达5天的次数仅有17次,较为罕见。

国海证券报告认为的假日效应有:国庆节,圣诞节前第十个交易日到节前第2-3个交易日区间指数可能出现下跌趋势,随后的十个交易日则可能出现上涨趋势。春节节前下跌趋势不明显,但临近节假日以及节后的交易日也可能开始出现拐头上涨现象。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涨跌标准差较大,需注意风险。

出现假日效应的原因可能包括资金避险、节假日资金需求以及换月效应等。

总体来讲,休市期越长,假期效应越显著。将样本按照休市日期分类发现,休市5天,4天和3天的样本中“节前下跌,节后上涨”的幅度存在差别,或依次递减。

周内效应方面,国海认为,周五和周三表现或优于周四,在熊市更明显;熊市里周一跌多概率大;这意味着熊市中可能存在黑周一或黑周四效应。统计结果显示,恒生指数周三和周五表现均优于周四,而周一出现分化:牛市期间周一表现相对熊市期间较好,而熊市期间周一表现为五天中最差。

在熊市中,周一不论是出现下跌的概率还是跌超1%和2%的概率都超过了其他交易日,不过周四的表现相比其他交易日也较差,样本显示周四出现指数下跌以及跌多的概率仅次于周一。此外,在熊市期间,恒指在周一和周三可能波动更大。

通过分析,他们认为造成这些规律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节假日消费资金需求增加。许多人会将年度出行计划安排在长假。春节,圣诞节假期是消费与出游高峰期,人们有着较高的资金需求。因此,许多人也会在节前赎回基金或卖出股票将资金用于节假日消费。

由于股票与基金卖出到提现需要时间,一般情况下以消费为目的资金撤出高峰不会在节假日最后两个交易日。其他投资者“预判了你的预判”,也可能更早撤出资金。这就导致了节前两周时间恒生指数可能下跌,但这种下跌在节日前2-3个交易日就会停止。节日以后,长假不确定性消化,投资者可能增加持仓,指数于节日后两周或逐渐回升。

其次,不确定性导致资金避险需要。节假日期间股市休市,但是经济活动却没有停止,而且海外其他市场可能并不休市,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也要考虑。虽然港股休市时间整体较短,一般3-4天,但是这期间依然会出现一些重大信息无法及时反映在节前市场。因此,为了避免假期出现风险事件,许多投资者会在假期前撤出资金以规避风险。

最后,假期效应与换月效应的叠加效果。可以发现,元旦,国庆节,劳动节等假期出现在月初,因此换月效应同样也可能会提高这些假期后几个交易日(换月窗口期)的表现。

“换月效应”,指的是换月窗口期收益率可能为正,或可能超过该月收益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