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策略:港股医药股是估值洼地,未来有修复可能性

2023-07-10 10:58

广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医药行业长坡厚雪,疫情过后院内市场正快速复苏,在疫后内需增强+创新升级的驱动下,持续看好医药板块反弹。港股医药股是估值洼地,未来有修复可能性。Pharma和Biotech:看好院内复苏后处方药弹性。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疫后复苏态势强劲。医疗器械:港股器械黄金坑,关注集采免疫领域。

主要观点如下:

医药行业长坡厚雪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医疗费用可能会持续增加。国内药企逐步具备全球竞争力,国内新药政策环境逐渐改善,创新研发也日益受到国内药企的重视,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疫情过后院内市场正快速复苏,在疫后内需增强+创新升级的驱动下,持续看好医药板块反弹。

港股医药股是估值洼地,未来有修复可能性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受外部因素影响更大,内生基本面增长预期也是影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在港股挂牌上市的医药股选择比较多,最为突出的是Biotech、创新器械和创新服务产业链。随着国内医保政策持续实施,医药产品的定价规则逐步清晰化,新产品定价能力相对强,市场对医药产品及企业的未来趋势有较为清晰和稳健的判断,与资本市场走势关联度较弱,所以后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相对优势。

Pharma和Biotech:看好院内复苏后处方药弹性

根据过去几年基础输液品种在样本医院的销售情况,推知院内医疗在2019年需求最为旺盛。2020年受疫情影响,诊疗需求萎缩,从当前恢复态势看,全年院内医疗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疫后复苏态势强劲

眼科板块强势复苏,综合医院诊疗人数大幅提升,第三方医学诊断常规业务快速发力。医美方面,龙头企业管线不断丰富,重磅产品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医疗器械:港股器械黄金坑,关注集采免疫领域

回顾过去三年高耗集采逐渐温和,内资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目前港股整体估值具有较高性价比,集采等对价格的影响预期已经都在估值中体现,尤其值得关注的港股器械企业是其中业绩增速快,有核心逻辑变化的企业。集采免疫领域重点关注高壁垒以及新增长逻辑企业。

风险提示

药品审评进度低于预期,控费政策推进速度高于预期,疫情影响大于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