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成本和尺寸将减半!丰田宣布固态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 主力青睐这些股

2023-07-05 08:44

据报道,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7月4日表示,已经在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将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减半,这可能为电动汽车的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丰田公司宣布,已经简化了制造固态电池所用材料的生产过程,并称这一发现是一个重大的飞跃,能够大幅缩短汽车充电时间和增加续航里程

丰田公司碳中和研发中心的总裁海田敬二表示:“无论是液态电池还是固态电池,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目前电池过大、过重、过贵的局面,在这方面的潜力上,我们将争取将这些因素减半。”海田指出,该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提高电池耐久性的方法,并相信现在可以制造出续航里程为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充电时间为10分钟或者更短

据《金融时报》报道,该公司预计将在2027年开始为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PK锂离子电池,有什么优点?

固态电池与目前主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解质。固态电池是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而传统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正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容量,电解液及隔膜作为传输锂离子的介质。

固态电池可兼顾高安全性、高比容量,远期可实现较液态电池更低制造成本。固态电池可兼顾高安全性和高比容量电极材料,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必要路径,同时由于更高的理论模组空间利用率、更简化的电池组装工序,其具备较液态电池更低的理论成本。

从安全性看,固态电解质材料热稳定性好、不易燃烧且固态电池无电解液泄露风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从能量密度看,固态电池与锂金属负极兼容性好,模组空间利用率高、配组灵活,有望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一直被广泛认为是电动汽车的一个潜在颠覆者,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容量,并降低与使用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相关的起火风险。然而,固态电池通常制造起来更困难、成本更高,限制了它们的商业应用。

展望后市,华泰证券指出,在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要求下,固态电池应运而生。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是车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政府、车企及电池企业都大力投入。固液混合电池电解质路线已形成初步共识,将逐步向全固态演进。海外固态电池多为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制造仍有众多科学难题未解,产业端预计2030年开始规模化量产。国内企业主要采取固液混合路线,固液混合电池已进入规模量产的工程化阶段,3-5年后可能成为中高端市场主流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预计2025年/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9/3634亿元

华泰证券认为,固态/固液混合电池是未来高能量密度以及实现良好快充性能的潜力较大的路线,固态电池一旦能实现商业化将带来产业颠覆性变革。固态电池上游主要差异在电解质材料的创新以及设备工艺的革新,重点关注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以及涂布挤压设备;中游领域,电芯电化学设计区别于液态锂电产品,需要建立独立的开发体系和设计能力,门槛高。电芯、模组、PACK的生产制造环节具备一定壁垒,关注锂电巨头以及深耕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先者

东吴证券表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链龙头加大布局,推动半固态电池落地。半固态技术先行,2023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仍需5-10年实现商业化。固态电池产业链方面,该机构看好四大主线:

1、半固态电池技术领先厂商,推荐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关注赣锋锂业、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

2、超高镍正极厂商,推荐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关注厦钨新能;

3、进度领先的硅基负极厂商,推荐贝特瑞,关注翔丰华;

4、跟踪固态电解质厂商,关注前驱体的东方锆业、三祥新材、云南锗业、驰宏锌锗,电解质的奥克股份、上海洗霸、金龙羽、瑞泰新材。

据此,腾讯自选股整理了近期获主力资金青睐的固态电池概念股,仅供读者参考。数据显示,近一周先导智能、创艺科技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亿元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宁德时代、鹏辉能源近期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2亿元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周获主力资金青睐靠前的固态电池概念个股中,大多数都录得上涨,其中,创艺科技近一周涨超18%居首!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公开市场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