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成都大运会倒计时30天 看成都高新企业如何“组团”拉满赛事“科技感”

2023-06-28 15:42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6月28日,成都大运会迎来倒计时30天。还有一个月,一场青春飞扬、激情绽放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

一项重大国际赛事,科技是支撑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在成都大运会中,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智慧服务等方面,都融入了不少充满“科技感”的产品和未来元素,比如身兼数职的大运“蓉宝”机器人、可“变身”的体育场馆、智能化的安全保障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业的产品、技术将“组团”亮相,不仅为成都大运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将在这场国际体育盛宴中彰显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科技实力。

成都高新区

可“变身”的体育场馆

能在24小时内转换成为冰场

近日,记者来到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0.16万平方米,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服务中心等部分组成。其中,多功能体育馆将作为大运会乒乓球赛事场馆,为市民提供精彩的观赛体验。

“这里是四川省第一个按NBA标准建造的多功能体育馆,可根据需求在24小时内完成制冰并转换成为冰场,因此能够满足NBA季前赛、排球、体操、短道速滑等众多国内外比赛要求,还具备文艺表演、会议会展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体育馆。”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功能后期提高场馆使用率和运营效益意义重大,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进场馆内,一个拿着乒乓球拍的机器人十分引人瞩目。只见一只机械臂高高扬起,紧接着,一记上旋球快速弹出。在乒乓球桌的对面,训练人员全神贯注,迅速地接住了这个球,并进行反击。两三个回合下来,精彩程度不输一场真正的比赛。

乒乓球机器人

场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乒乓球机器人可设置娱乐模式、训练模式、挑战模式以及专业模式,其发球频次、落点设置以及上旋、下旋等发球类型都可以提前进行设置,面对“青铜”“王者”选手都能从容面对。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还处处体现“绿色、节俭、必须”办赛原则。比如在场馆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可回用雨水用于绿化、浇洒、冷却塔补水,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新造”各显神通

让成都大运会更“智慧”

在即将举行的这场体育盛会中,处处都能看到成都高新区企业的身影,它们的产品、技术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神通”。

成都大运会的奖牌取名“蓉光”,是由国金黄金设计师团队设计,整体创意以“五洲融合、天府文化、赛事标识系统、成都成就梦想”为核心。而奖牌的生产制作是由四川金钱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成。

成都大运会奖牌“蓉光”

这家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成都高新区“瞪羚企业”。“从奖牌的研发制作到最后的奖牌制作评审通过,总共花了2年时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完美呈现每一个设计需要下大功夫,比如在制作奖牌侧面的“Chengdu Makes Dreams Come True”这一句成都大运会英文宣传语时,英文字母里的字体高度只有0.2mm,接近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我们反复试验,才呈现出最佳效果,做到字母清晰饱满的形状。”

在凤凰山体育场的综合体育馆和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内,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平台让场馆更加“智慧”。

该公司于2022年评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平台如同体育场馆的“大脑”,连接了馆内包括空调、照明、水管、强弱电等在内的20多个子系统,不仅能实时显示馆内每个细微处的动态,还能实现节能降耗调控、智能预警联动等功能。据悉,该平台在凤凰山体育公园投用后,将降低约15%的能源消耗,提升约20%的设备运行效率。

此外,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四川省天链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影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气象预测以及人工干预等服务;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无线电管理系统将为大运会提供无线电安全保障。

激发科创活力

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事实上,不仅仅保障成都大运会,在越来越多极具“含金量”的榜单上,成都高新区频频上榜。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盈创星空金融科技孵化器名列其中。至此,成都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已达20家;

近日,长城战略咨询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2022年四川共产生8家独角兽企业,成都高新区4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数量占四川省一半。

这并非偶然。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角度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成都高新区

据统计,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20家,净增量首次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900家、增长约25%,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西部(成都)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