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拼多多财务状况持续向好,分析师称可以抵御外部竞争对手

2023-06-09 02:55

自2021年以来,在规模和运营杠杆的推动下,拼多多的财务状况一直向好发展。我相信,激烈的竞争和勤奋的企业文化是该公司成功的支柱,拼多多的盈利增长能持续下去。

拼多多在2022财年产生了70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截至最近一个季度,该公司的现金余额约为220亿美元。我相信,在积极进取、致力于高质量增长的策略的引导下,再加上有利的现金转换周期,拼多多将能够继续创新业务,并成功扩展其国际业务Temu。

在我看来,拼多多逐渐转型成为一家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这可能会为其未来的股票回购和潜在股息铺平道路。

商业模式

拼多多以三种方式产生收入,其中包括网络营销服务、交易服务、商品销售。

最初,该公司在中国运营拼多多平台,最近该平台通过Temu扩展到美国和欧洲。该公司正在解决上游成本高、供应链效率低的问题。传统的供应链一般有5个参与者,对于拼多多来说比传统的供应链少了2个。在拼多多的商业模型中,商品的制造商在拼多多的平台上与消费者直接相关联。

在拼多多看来,终端消费者不需要支付原有的上游成本。此外,这种直接模式简化了供应链物流,可以更好地保证环境、保质期、质量和交货时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该公司在这个模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首先,拼多多已经成功地拥有9亿累积用户(Deep Tech Insights数据)。其次,该公司创造了一种直观和创新的购物模式,消费者聚集在一起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团购。此外,拼多多通过向商家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收取交易服务费,从这种双边生态系统中获利。拼多多还利用其庞大的规模,为商家提供营销服务,让付费商家的产品在平台上更为凸出。这些服务的定价是通过算法完成的。

企业文化

Chris Mayer在他的《100 Baggers》一书中强调,企业文化是一家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次讨论中,我将研究拼多多独特的公司文化。拼多多的公司文化是高度竞争的。

拼多多公司文化的基础在于其价值观和驱动力。该公司没有遵循由董事会选择管理层的常见公司管理方式,而是建立了一种称为“拼多多模式”( Partnership)的结构。这种关系的目的是确保管理的可持续性。“拼多多模式”拥有CEO的任命权等权利。拼多多内部竞争激烈,随着Temu向新市场的扩张,业绩不佳的团队可能会被淘汰。

总的来说,该公司对竞争力的关注和管理模式预示着拼多多可以取得长期的成功。虽然从电脑屏幕后面很难感受到这种文化,但我认为这是令人鼓舞的。

此外,投资者要记住,尽管拼多多市值高达900亿美元,但该公司还很年轻,其首席财务官表示:“我们仍处于投资阶段,并计划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支持高质量的增长”。

外部竞争

拼多多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亚马逊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拼多多不是在与亚马逊竞争,而是在与那些在网上销售廉价产品的低成本企业竞争,例如Shein等。尽管如此,根据网站流量来看,拼多多是中国第三大电子商务和购物平台。

拼多多的国际业务Temu之所以没有与亚马逊直接竞争,是因为“亚马逊正忙于提高其平均订单价值,而放弃了平均订单价值低于40美元的庞大下沉市场(即低收入人群)。”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有利于Shein、阿里巴巴、TikTok和Shopee等公司进行“亚马逊电子商务围攻战”,而目前Temu处于领先地位。

自2021年以来,拼多多的利润率远超阿里巴巴和京东,相对于自由现金流而言,该公司股价相对较低,而拼多多在上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率为58%。

这几家公司之间巨大的利润率差异主要由于他们采用的商业模式不同。京东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产品,然后再转售给消费者。阿里巴巴既像京东一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也从商家提供营销服务中收取费用。这些公司所参与的直销业务影响了利润率,而拼多多的毛利率明显高于两家同行。然而,京东和阿里巴巴已经能够通过直销和物流业务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专注于为商家服务。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该公司不需要管理大宗采购和物流。但问题是,在追求国际扩张的同时,该公司是否需要将业务扩展到直销,这仍有待观察。

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拼多多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竞争文化抵御竞争对手。这种强大的公司文化反映在该公司的的高利润率上。因此,拼多多有望实现持续的盈利增长。

同时,拼多多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财务状况,包括可观的运营现金流和强劲的现金余额,并拥有创新和扩展其平台的资源。对该公司来说,真正考验将是拼多多与Temu在海外能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