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丰富、务实、创新

2023-05-22 07:09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张娜

5月18日-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圆满举行。此次峰会成果丰硕,将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成果之丰、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了包括《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以下简称“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以下简称“成果清单”)等在内的7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成果之丰、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用“丰富、务实、创新”三个关键词形容此次峰会所取得的成果。

“丰富”是指成果清单包括合作共识和倡议、峰会框架内的多边合作文件和中方倡议成立的多边合作平台,涉及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建设、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等广泛的合作领域。

“务实”是指可操作性强。有比较宏观的共识与文件,还包括具体合作领域,推进途经阿克套港、库雷克港、土库曼巴什港等海港的跨里海运输线路多式联运过境运输,发挥铁尔梅兹市的过境运输潜力以及中吉乌铁路建设等,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

“创新”是指合作领域新。研究成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的可行性;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发起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深化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行以及峰会达成的西安宣言,不仅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搭建了新平台,也必将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安宣言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首个共同宣言,将成为指导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对本报记者表示,西安宣言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创建了丰富、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未来各方将加快推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在重点优先合作领域尽快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充分发挥本国外交部门的作用,全方位推动中国-中亚合作和相关机制建设。

新机制开辟中国—中亚合作新机遇

在此次峰会上,各方宣布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为一方,中亚国家按国名首字母排序为另一方,双方轮流举办。各方商定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于2025年由哈萨克斯坦主办。受访专家表示,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的正式成立为中国-中亚合作打造了顶级平台。

“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标志着新机制的建立,所谓里程碑意义也正在于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由此前的双边上升至多边层面,形成了多边和双边相结合的合作新格局,这个机制侧重解决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动区域综合发展,元首引领将提升合作水平,加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各项合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刘华芹分析道。

在成果清单中,除“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这一亮点之外,还有两大亮点分别是“研究成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的可行性”和“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刘华芹表示,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标志着合作机制将实现常态化运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保证各方达成的共识能够有效落实,并协调各方日常的合作关系,也是各方对合作机制的信心和期待。

“投资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投资协定是保护投资方利益的法律基础,这些协定签署时间较早,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进行修订。”刘华芹认为,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对于未来促进投资至关重要,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成果清单中,多个重点领域成立部长级会晤机制,比如,在经贸领域,中方倡议成立的多边合作平台包括中国-中亚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中国-中亚产业与投资部长级会晤机制、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晤机制、中国-中亚海关署长会晤机制等。

受访专家表示,这些机制的设立不仅使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形成的决定、规划等能够得以落地实施,还有利于妥善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稳定发展。

能源合作关系再深化提升地区能源安全水平

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是此次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的系列合作共识之一。

在王孝松看来,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对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在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增强、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稳定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国和中亚国家保障自身战略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宣言明确提出支持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王孝松分析,中亚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给基地,对中国的能源和战略安全至关重要,加快D线建设,可以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对维护中国能源安全、保障工业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中亚国家发展能源贸易,开拓中国市场,加强同中国之间的产业融合。

此次峰会在能源方面达成的成果有助于解决地区能源安全问题。刘华芹进一步指出,解决地区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形成了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包括中哈原油管线的建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的建设,未来将拓展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光伏和风能,这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有非常强的互补性,目前也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效,未来各方将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地区能源安全水平。

受访专家表示,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各种矛盾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此次峰会成果展示出各方谋求和平与发展,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促地区繁荣的决心与愿望,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注入正能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