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4-21 14:38
专业布局眼科用药领域,管线丰富全面覆盖。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眼科用药领域,目前通过license-in 和自研,已经积累了二十多条药物管线,对国内主要的眼科疾病近视、干眼症、青光眼等实现了全面覆盖,为稀缺的眼科用药标的。公司管线丰富,仿创结合,大量研发投入下,多款眼科创新药刚上市或将要上市,正处于加速成长期,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眼科临床药物需求旺盛,新药研发推进市场扩容。我国眼科患病群体广阔,患病人群超过十亿人,但因为眼病致病机理复杂和研发的困难,国内眼科药物市场缺医少药。目前,情况正在不断改善,一方面,随着新药的引进和获批,国内眼药供给增长,从2015 年到2021 年,国内已有11 种眼科新药获批,数量逐渐追赶国外。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下,近年来眼科诊疗人数上升,虽然眼科医生人数相对较少,下游较为集中,目前也呈现增长趋势,有望进一步促进眼科用药市场的发展。
研发、销售、生产多方协同,眼科用药平台企业未来可期。公司不断推进新药研发,已具备多条核心管线,包括已上市的OT-401,已经成为国内NIU-PS 治疗的FIC,即将放量;自研OT-101 针对近视大适应症,国际多中心临床走在前列;OT-301 具备双重降压机制,将成为青光眼me-better 产品。销售方面,公司通过玻璃酸钠滴眼液(欧沁)放量,强劲销售实力已初步体现,预计随着管线不断上市,公司丰富的产品线有望在眼科医院协同推广,加速放量。生产方面,公司具备全国最大眼药生产线,已实现自主生产,产能充足,为公司成为眼科用药平台型企业打下基础,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公司正处于创新成长期,我们预测公司23-25 年营收为336/575/779 百万元,归母净利润为-211/-22/87 百万元。因其研发费用投入较大,我们预测其23 年保持亏损状态。公司后续在研新药不断上市,我们对OT-401、OT-101、OT-301 等核心管线进行盈利预测,对公司自由现金流进行绝对估值,预测公司合理市值为89.17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为12.95 港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等政策控费力度超预期的风险,药品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