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融创再传重大喜讯,近百亿美债重组“放心了”

2023-04-21 10:03

  近期,出险房企资本市场上,可谓“忧喜参杂”。

  比如,“闽系千亿”中梁控股,近日两笔合计4.24亿未偿还美元债突曝违约,从节点看,恰是去年上半年2笔7.5亿美元债顺利展期的其中一部分。

  没想到的是,这期间,楼市持续下行,被视为“小碧桂园”的中梁控股,房地产销售并未实质性逆转,一年展期转瞬间就到了,债务压力依然严峻。

  这说明一个问题,出险房企美债展期要“从长计议”。

  大家也看到了,去年很多大型出险房企选择整体对境外债重组, 比如融创、恒大、富力、旭辉、龙光、奥园等,以时间换空间策略,拉长优化债务久期,以解决流动性。

  目前,进展最顺利的要数融创。今年3月底,融创近百亿美元债重组方案顺利出炉,且已获得债权人小组(占现有境外债本金规模超30%)的大力支持。

昨晚(4月20日),融创中国公告“公司总本金约90.5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目前已获超75%现有重组债务持有人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按港交所相关要求,融创境外债重组已接近实质性完成。

  再回顾一下重组方案,融创“去杠杆”计划目标约30亿美元,分3步策略:

一、拟发10亿美元可转债,每股对价20港元,若不转股,则留债9年,需支付1%-2%票息; 

二、拟发17.5亿美元强制可转债,期限5年,债权人若没按期行权(期初、周年、约定触发机制达成等),将全部转为普通股; 

三、以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每股不低于17港元,规模上限约4.49亿股。

对此安排,孙宏斌已做表率,此前给融创的4.5亿美元无息股东借款,将同步同价转换为融创股权。

  剩余约60亿美元债务,融创寻求“留债展期”,债权人将获得最多八档新票据,分别在重组后的2年至9年到期,对第一、第二档债务(初始期限分别是两年和三年),融创有权选择将到期日延长1年。

  这意味着,融创三年内无刚性还款压力,票息介乎于5%-6.5%之间。

  4月13日,融创中国时隔一年后迎来复牌,就遭遇较大幅度的跌幅,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较停牌前近250亿港值,经历持续下跌后,目前已不足百亿。

  不巧的是,当天融创高管层又出现迟迅、商羽两位高管集体辞任执行董事,且解释说“集团内部工作分工及职责调整”。

  要知道,迟迅、商羽一直都是融创分别管理华北、西南区域的封疆大吏。没想到,融创这一波风险,两位干将居然成了被优化对象。

  今年前3个月,融创全口径销售额293亿元,权益销售额164.2亿元,均排名第16位,其中2月环比复苏明显,3月环比微增。4月如何,有待观察。

  外界认为,境外债重组彻底落实后,融创将卸掉“出险”标签,主体信誉得到修复,跟其他大型民企一样,将获得可持续的再融资能力,消费者对其产品还是很认可的,销售上势必会大有起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