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夜读 | 站在巨人肩膀之上,这5位投资大师的思维你不可不知

2023-04-12 23:57

对于基金或股票投资新手而言,除了该具备相关的投资知识外,比起直接进入投资“战场”,自己在股市或基金投资中跌跌撞撞,倒不如先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策略而胜出的,再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少走冤枉路。

本文将为你介绍两种类型的投资大师:

1)成长型大师——策略风险较大,也能带来较高回报,通常在公司成长初期就进行投资。比如威廉·奥尼尔、彼得·林奇、菲利普·费雪、肯恩·费雪等;

2)价值型大师——看重公司的价值,投资策略是在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公司价值时买入。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帕特·多尔西、乔伊·葛林布雷、赛斯·克拉曼等。

 

成长大师

这一类的大师,偏好投资成长股,常在公司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开始投资,这一类的公司,是否能够形成龙卷风暴,成为独角兽还不得而知,所以风险比较大,股价起伏波动往往相当地剧烈,但相对应的,也能够带来较高的回报,像彼得·林奇所说的十倍股,大多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公司。这一类的大师,多半相当注重公司的营收、盈利成长性,也就是着重于公司的损益表,使用的估值方式都和损益表相关,包括股价营收比、本益成长比以及本益比等。在成长大师这个类别当中,我们将会介绍以下两位大师:

1. 威廉·奥尼尔

投资大师威廉·奥尼尔(William O'neil)是天生的乐天派人士,他说一粒小小的橡树种子,也可以长成巨大的橡树。只要辛勤工作,就可能成功。一个人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决心与毅力。我不太相信“随机漫步理论”,股市既没有效率,也不随机。股市没有效率是因为有太多不值得一信的观点;股市不随机是因为众志能成城,创造趋势。

他是少见会结合技术图表的投资大师,他自创的CANSLIM把他的投资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好公司的特征,是那些具有新意的公司,包括新创立、或者是开发出新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营收和盈利有着高度成长,除此之外,市场的风向也很重要,包括是否得到市场机构或大户的认同、交易量有显著的上升以及市场行情未来是否能够持续走高。他认为有着这些投资特性的公司,能够强者恒强。

2.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Peter Lynch)使用的投资法很适合一般的投资人,作为知名的基金经理人,他强调从生活选股和工作选股,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周遭环境当中发掘适合投资的股票。但找到适合投资的股票,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还要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股票的属性,知道公司究竟是属于缓慢成长股、稳健成长股、快速成长股、景气循环股、资产股或转机股,才能够找到适合的投资标的以及方式。他在担任富达基金基金经理时,让他有出色绩效表现的,大多是快速成长股。

价值大师

而与成长大师相对应的价值大师,着重的层面则是公司的价值。采取在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公司价值时买进的策略。这里的价值,有些大师使用的是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而有些大师则是使用清算价值,也就是公司一旦解散,不继续经营的话,还有多少的残余价值。这些大师们,大多较为重视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短期损益对他们来说,不是首要的考量。这一类的知名投资大师包括:

3. 沃伦·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无疑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投资人了。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虽然他被归类为价值大师,但其实他的投资策略除了价值投资之外,也包括成长型的投资。他自己曾说,他的投资哲学有85%来自于格雷厄姆;有15%来自于菲利普·费雪。公司是否有竞争优势,是他最在意的事情,也因为如此,他使用了“护城河”这个词,来形容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优势,来保卫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采用的“价值评估”概念,是现金流量折现法。他认为这才能够反映公司真正的价值。

4.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称为是“价值投资之父”,他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将投资者分成积极型以及防御型投资者。他认为积极型投资者应该要有时间下苦功研究股票,通过个人的知识能力选择股票来达到超越大盘的绩效。而防御型投资者则是应该分散风险,买进多只股价合理的公司。他提倡采用“Net-Net投资法”,也就是投资那些股价低于清算价值的公司。

5. 乔伊·葛林布雷

乔伊‧葛林布雷 (Joel Greenblatt) 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他所成立的高谭资本(Gotham Capital),年化收益率高达40%,相当惊人。

葛林布雷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神奇公式,因为它相当地简单。他认为投资者只要买进20-30只投资收益率(Earnings Yield)以及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都很优秀的公司,就能够超越大盘。此外,他也告诉大家,能够从“特殊事件”当中寻找致富的机会,像公司拆分及合并、破产与重整等,这些都是投资者有机会能够抓住的投资机遇。

总结

在国内基金行业,人们常常将投资的方式区分为成长或价值,尤其给基金经理身上贴上“成长”或“价值”的标签。最后,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其实成长与价值是息息相关的。

巴菲特说他的投资哲学有80%来自于价值投资的经典——格雷厄姆,有15%来自于成长投资的代表——菲利普·费雪。这代表着多元学习,跳出既定的框架才能够让投资的思考不断地进化,仿效不同大师的投资风格,优化自己的投资决策。而如果读者们自认为时间不多,无法对市场上所有基金经理或基金产品进行透澈深刻的了解,也可以运用成长和价值投资的概念,选出自己最有信心的投资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