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4-06 02:22
放眼望去,满目是牛,“哞哞”声不绝于耳,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一车车优质畜产品、乳制品从这里运出。
2022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牛6万头,出栏3万头,日均生产商品奶35吨,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带动1万余户职工群众增收,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深化改革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发展速度、质量、后劲令人惊讶。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3500头牛,迅速扩大到6万头牛,成长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
四师可克达拉市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是兵团有名的“粮仓”。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提出,力争现代农业走在兵团前列,加快打造兵团特色产业集聚区。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命题,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解答。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主体,如何适应新形势、利用新机遇、激发新活力,在引领产业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牧业不仅是高效率的农牧业,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的农牧业。”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袁国军认为,碎片化的农牧业“地头经济”,无法承担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也形不成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抱团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打造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与职工群众利益联结更紧密、市场化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
路径清晰,但问题随之而来。
怎样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盘活团场农牧业资源,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品牌与现代化规模种植养殖、低成本运行有效衔接,形成稳产增效可持续、生产加工高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强的新格局?
唯有改革!
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形成“社属龙头企业+团场基层供销合作社+农工专业合作社+职工(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组建了19家基层供销社,培育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覆盖师市农牧业全领域。
体制的重塑,使四师可克达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为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的沃土,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迅速成长为转化资源能力强、成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新机制,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养殖、销售“两头难”问题,助力调优产业结构,带动1万余户职工群众增收。
在位于六十七团的可克达拉市洪海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奶牛排着队站在自动挤奶机上,年轻的员工吐尔逊江·卡德尔江熟练地操作机器,不到3个小时就完成了300头牛的挤奶工作。
在挤奶厅对面,隔着一条路,是牛犊的住所。员工伊娜·普鲁卡特弯腰将一盆盆牛初乳小心地端给牛犊喝,她把自己称为“保育员”。早晨温度较低,伊娜·普鲁卡特给30多头牛犊穿上了棉马甲。
伊娜·普鲁卡特是吐尔逊江·卡德尔江的妻子,过去他俩四处务工,如今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就在这里扎下根。
洪海牧业有限公司隶属于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存栏牛1200头,全是优质种畜。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力争3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华西牛种质繁育场。”六十七团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卢新荣说,公司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品种改良等养殖“七统一”服务,带动职工群众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养殖、增收致富。
六十七团二连职工王建军高兴地说,自己以前养的是土杂牛,有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已逐步替换成良种牛。
“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牛养得好,也避免了中间商压价,每头牛增收1000元。”六十四团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买利旦·特力夏提说,是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带动自己增收。
创建适应兵团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科技、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也解决了师市和地方8个乡镇1100余人就业问题。
结合四师可克达拉市产业布局,到2025年,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计划养殖育肥牛10万头,繁育良种牛1.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1.6万户职工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