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华融(02799)2022年年报解读:减亏明显协同发力 发展前景可期

2023-03-30 14:55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或“公司”,02799)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亏损为人民币275.81亿元。

中国华融在2022年业绩报告中指出,此次亏损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1、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值下降形成较大浮亏。2、受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3、优化调整业务布局,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规模及收入减少。

一方面,虽然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业绩亏损,但这也夯实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使得公司能够实现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业绩亏损由于华融主动调整业务布局所致,此举旨在为公司长期规划服务。

事实上,透过数据分析,2022年下半年随着政策的发力及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中国华融业绩已出现明显好转。根据公告,去年上半年,中国华融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147.42亿元,归母净亏损188.66亿元。按照此次业绩报告,下半年较上半年实现减亏101.52亿元。

进入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经济活力将加速释放,政策也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资本市场出现企稳回升,随着中国华融资产质量逐步得到修复,按照香港审计师事务所审计原则,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将会重新计入利润,这将有助于改善公司未来业绩表现。

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过去一年,中国华融进一步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紧扣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业务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推动主业结构调整优化。

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华融主业投放加速恢复,新增主业投放591亿元,主业收入保持稳定。其中,收购处置新增303.82亿元,较上年增长4.9%,处置类业务收购和市场成交规模保持领先;同时,中国华融拓宽处置渠道,勇啃硬骨头,实现处置回现300亿元。

中国华融收购重组类业务也在积极转型。在确保实质性重组业务新增投放占比不低于50%,年末余额占比不低于40%的情况下,公司实现破产重整、央企国企改革、房企纾困等业务多点开花。2022年,中国华融率先落地中小银行不良处置试点项目;实施了一批具有市场知名度的房企纾困项目;拓展了一批央企国企改革项目,探索出服务央企国企改革的业务新模式。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华融收购重组类资产合并口径规模较上年末减少544.72亿元,传统非金涉房业务规模减少,其中,公司房地产行业规模较上年末减少17.2%。

中国华融坚持做精做优债转股业务,紧跟国家战略开展市场债转股业务,实施中海油IPO战略配售等项目,帮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2022年末,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累计投放367.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华融紧跟国家战略,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等方面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区域布局上,新增投放项目中不低于70%布局于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新增投放项目向省会城市、区域重点城市倾斜。

行业布局上,生态环保和战略新兴行业新增投放规模不低于近三年平均值;对物流、医养、大消费等预计复苏行业加大布局;对具有重组机遇的周期性行业,加大挖掘力度。

业务领域上,立足主业功能定位,做大国企改革业务,做优涉房风险化解业务,做实大型民营企业纾困,做精破产相关业务,做强特殊机遇投资业务,做细收购处置业务,做稳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做新轻资产中间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

中信优势协同显效 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2022年3月,中国华融公告称,财政部与中信集团股权转让完成过户,中信集团持有中国华融的股比为26.46%,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中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金融央企的标杆,将中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引入华融,是市场普遍对华融加入中信之后的期待。

通过下半年控亏成效可以看出,加入中信后,中国华融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正推动其发生向好变化。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华融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的独特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融协同化险”模式,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收入。数据显示,2022年与中信集团成员单位落地协同项目42个、规模623亿元,探索打造特色化、差异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在支持房企纾困保交楼方面,落地了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项目,截至2022年12月末,华融共投放房企纾困项目27个,2022年当年投放金额为153亿元。预计相关项目将保障约3.7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92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

在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化险改革方面,率先落地中小银行不良处置试点项目,全年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306亿元,占当年收购规模的36%,积极助力中小金融机构破产重整、优化资产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地方金融风险化解,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在支持央企国企改革方面,针对企业资产剥离、产业整合、破产重整等需求,积极发挥救助性金融功能,稳经济、保民生,2022年投放国企改革业务近150亿元,探索出服务央企国企改革的业务新模式。

目前,中国华融已经成为中信集团的重要金融子公司,中信集团将全面推动中国华融的转型发展。背靠中信集团是中国华融有别于其他机构的独特竞争优势。中国华融表示,公司融入中信后要步入发展快车道,搭上中信发展的快车,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跑出时代的加速度,与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组成“中信联合舰队”,成为中信集团在“大不良”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022年,中国华融落实监管要求,积极推动瘦身缩表,回归不良资产主业。截至2022年末,中国华融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9,553.26亿元和9,069.47亿元,如期实现合理压缩资产负债目标降至万亿以内要求;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的资产占比由51.9%提高至75.6%。

2022年,中国华融持续优化负债融资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筑牢流动性安全底线。数据显示,2022年按期偿还应付债券及票据1,171亿元,未发生一笔违约,持续优化了负债管理,拉长了负债期限,改善了融资结构。2022年末,主要有息负债余额为8,193.5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6%,其中,1年以上到期的借款及应付债券占比较上年末增加22.3个百分点。公司融资成本降低,全年利息支出370.65亿元,较上年减少13.2%。超额完成了风险敞口压降任务目标,达到近三年最好水平。截止2022年末,中国华融资本充足率高于12.5%,满足监管资本率要求。

此外,中国华融严格落实降本增效,提升财务管理质效。认真落实中央“过紧日子”工作要求,从严从紧加强费用管控;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节约优化运营成本。2022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营业支出68.39亿元,较上年减少9.2%;处置投资性物业、经营租赁等业务实现其他收入21.46亿元。

中国华融取得的成绩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2022年8月19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中国华融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小型股(可投资)指数、恒生H股金融行业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等恒生指数系列的成份股,9月5日起正式生效,此举显著提升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数据显示,中国华融股价于2022年11月起进入上涨通道,目前较低点累计涨幅超过1倍。

当前,受利于行业格局调整重构和监管拓宽“不良”认定标准及收购范围,AMC行业迎来新一轮产业和政策红利。标普信评此前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四大AMC、中国银河资产管理公司和各省持牌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将是不良市场的主力,作为四大AMC之一的中国华融或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最终实现加速度发展。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指出,随着今年经济复苏回暖,各项促发展政策利好效果逐步显现,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强化风险管控力度,继续加快处置化解存量风险,2023年公司资产质量可以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华融基础牢固、战略清晰,有望抓住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并充分利用中信集团的产融并举优势,业绩增长潜力将逐步展现,投资价值值得市场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