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联储承认,早已发现风险!美监管机构虎视眈眈,银行业新规将至

2023-03-29 11:10

当地时间28日,硅谷银行在美股盘前复牌跌超97%,盘中最深跌98%至0.01美元,收跌超24%至0.40美元。签名银行美股盘前复牌跌超99%,盘中最深跌近78%至0.088美元,收跌超68%至0.13美元。两只个股均创历史最低,两家银行现进入OTC市场交易。

此前,第一公民银行同意收购硅谷银行,交易包括以165亿美元的折扣价购买约72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过渡银行的资产,且第一公民银行承担的所有存款将继续由FDIC承保,最高可达保险限额。

同日消息,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就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事件举行了第一场听证会。

 

硅谷银行问题早已被发现!

 

过去几周,由硅谷银行倒闭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欧美金融市场。

当地时间28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就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事件举行了第一场听证会。

听证会由美国参议院银行业主席、来自俄亥俄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主持,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美联储负责监管银行业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 (Michael Barr)和财政部负责国内金融事务的副部长Nellie Liang将出席听证会。 

作为讨论的核心话题,美国金融监管在硅谷银行事件中是否存在失职,自然是各方反复拉扯的重点。

听证会上,两党议员就谁应该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负责而争论不休,民主党人将责任归为特朗普政府取消银行业规则,而共和党人则指责是监管机构的疏漏。

在听证会上,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高级官员共同列出了两家银行在倒闭前后的事态发展,以分析造成银行倒闭的原因。

美联储指出,硅谷银行的问题很早就已出现。

在美联储监管副主席巴尔的证词中,提到美联储在2021年底就已经发现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瑕疵,并在去年5月对该银行的董事会监管、风控缺点和内部审计问题提出了质疑。去年10月,监管部门直接约谈了银行的管理层,明确对利率风险管理提出担忧。去年11月,监管人员向该行提交了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评估结果。

2023年2月中旬,监管工作人员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董事会汇报了利率上升对一些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方法,特别强调了硅谷银行的利率和流动性风险。

巴尔表示,监管工作人员一直在积极地与硅谷银行沟通,“但直到3月9日意外的银行挤兑,银行的脆弱性才完全显现出来”。

对此,参议员乔恩·特斯特指出,看起来监管们一直都知道存在问题,但没有人去解决问题。

对于各方指责,巴尔则将矛头指向了银行的管理层,强调硅谷银行有好几个月里连首席风控官都没有,同时这家银行对利率风险的建模“完全不切实际”。美联储已经对银行的管理层提出过这些问题,但他们选择置之不理。

美联储要求对所发生事情进行彻查,包括对该银行的监督责任。巴尔表示,将致力于确保美联储充分解释任何监管或监管失误,并解决问题。美联储重申,审查将是彻底和透明的,并在5月1日前向公众报告。该报告将包括保密的监督信息,包括监督评估和相关材料,以便公众能够做出自己的评估。同时,美联储也欢迎并期待外部审查。

 

美监管机构暗示银行业新规将至

 

听证会上,美国监管机构释放了重磅信号。美联储、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高官都暗示,银行业监管规定会有改变,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新规将至。

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巴尔(Michael Barr)称,他预计,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将“需要强化资本和流动性的标准”。

FDIC的主席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称,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这两家银行倒闭“表明,拥有1000亿美元或更多资产的银行可能影响金融业稳定。对这些机构的审慎监管值得增加关注,尤其是在资本、流动性和利率风险方面。”

负责国内金融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Nellie Liang在证词中表示,“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银行监管政策和监管适合银行今天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还说她期待即将出台的监管提案。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周二表示,他已尽一切可能,利用现有机构来解决银行业危机,但危机“尚未结束”。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接连破产,引发了投资者对银行业更广泛的信心丧失,重创了股市,并引发了对全面金融危机的担忧。在上周达成的救助瑞士信贷的交易,以及本周向第一公民银行出售硅谷银行资产的交易,帮助市场恢复了一些平静,但投资者仍担心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更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