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银行业冲击后 美股将迎痛苦的“最后一战” 这一地区前景更好?

2023-03-20 19:40

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表示,银行体系的压力可能标志着美股熊市的结束,但过程将是痛苦而“恶性”的。这位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由于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银行存款的支持,许多股票投资者都在问,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量化宽松(QE),因此会‘冒险’。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相反,随着信贷可得性下降挤压经济增长,这代表着熊市开始结束。”

这位策略师在去年正确预测了美股的抛售和10月份的反弹。威尔逊认为,在股市风险溢价从目前的230个基点升至400个基点之前,标普500指数仍将缺乏吸引力。

威尔逊补充道:

“熊市的最后一部分可能是恶性的,在这段时间,股价会通过股票风险溢价飙升而大幅下跌,这很难防。”

硅谷银行的倒闭和瑞士信贷集团股票遭抛售,引发了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健康状况的担忧,令市场动荡不安。美股股指期货周一开盘走低,此前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士信贷,以及央行增加美元流动性的举措未能缓解投资者对全球银行体系健康状况的担忧。威尔逊写道:

“这正是熊市结束的方式,这将迫使市场参与者承认一直摆在他们面前的事情。”

威尔逊认为,银行体系的持续动荡应该会导致投资者关注在限制性信贷条件下不断恶化的增长前景。他写道:

“过去一周发生的事件意味着,经济中广泛领域的信贷可得性正在下降,这可能是最终让市场参与者相信企业盈利预期过高的催化剂,信贷紧缩的风险已大幅增加。”

这位策略师还预计,随着财报季的临近,分析师将大幅下调预期,而企业则准备大幅下调业绩指引。他建议投资于防御性、低贝塔系数的行业和股票,同时告诫人们不要认为大型科技股不受增长担忧的影响。

亚洲将“坚挺”?

摩根士丹利的另一位分析师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亚洲经济体在吸收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银行业危机冲击方面处于更好的地位。以Chetan Ahya为首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

“我们看到了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将保持亚洲的内需强劲,从而有助于其增长表现优异。亚洲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很高,且亚洲的国债负担率也‘相对稳定’。”

注:国债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他们表示,最重要的是,亚洲的货币政策还不像美国那么严格。因此,“亚洲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将会减弱。”

摩根士丹利确实预计,亚洲将出现一些贷款标准收紧的情况,以应对美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不过“收紧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没有美国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么严重。”

他们表示,亚洲的增长速度能否超过发达国家,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如何演变。他们列出了两种可能的情况:

美国经济严重放缓或轻度衰退:对亚洲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可控的;

美国硬着陆:亚洲增长将受到拖累,但净影响将小于发达市场,该地区的复苏速度将快于美国和欧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