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被瑞银接盘,瑞信大厦的坍塌并非一夜造成

2023-03-23 02:30

  好像有新事发生,但历史总是在重复

  2008年3月18日,Hank Paulson 被问到政府出手挽救贝尔斯登于破产边缘算不算有“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Hank 说:“别忘了贝尔斯登的股东遭受了巨大损失,卖给摩根大通的时候,股票基本一文不值了。”

  15年后的今天,UBS(瑞士联合银行,街上简称瑞银)咬了咬牙,在瑞士央行的撮合下,从10亿美元翻了一倍到20亿美元,出价收购CS(瑞士信贷,街上简称瑞信)现在新的offer又一次被放到谈判桌上,看CS接不接。

理想的状况是CS投降,在明天欧洲开盘之前谈妥,监管机构暂时松一口气;同时继续提供流动性,直到危机逐渐化解。之前一方面CS觉得10亿美元出价太低,但另一方面UBS觉得CS可能还有很多隐形风险以及大额政府罚金未知,在谈及收购时不仅加了很多保护性条款,还要求瑞士央行提供1000亿美元的流动性作为交易的一部分。CS直接拒绝了10亿美金的出价,应该是觉得自己还是得要点脸面。毕竟这个价格比周五收盘价格还是低了太多(不到周五收盘价格的1/3),毕竟想起来自己还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还有差不多1.4万亿美元的资产。

  我在之前文章和视频里说过,SVB不是雷曼,SVB的倒闭对创投圈生态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应该不至于有系统性风险。但瑞信和SVB不一样。瑞信有系统重要性,这家银行资产规模、业务模式、服务客户跟SVB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次突然下跌在于前几日沙特股东称不会再给瑞信注资,因为已经达到了投资股本合规上限。但是市场理解为信心缺失,一夜之间瑞信市值暴跌30%,CDS信用利差也飙升到了历史最高点。

  很多人把SVB和瑞信股价崩塌直接关联,但事实上瑞信大厦的坍塌并不是一夜间造成的。这些年最近最重的一次2021年Bill Hwang 的Archegos 崩盘损失直接披露的至少55亿美元依然历历在目,CS是街上损失最惨重的银行没有之一。而因为业绩亏损,客户流失,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就一直有跟UBS合并的声音陆续传出。而全球CS的投行以及私人银行团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裁人。

  如果这样一家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出现了闪失,像当年雷曼一样轰然倒下,那么这世界在一夜之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谁也不想2008年重现,所以现在瑞士央行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必须要促成合并。

  回到15年前Hank被问过那个关于道德风险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都是由银行自身风控造成的损失,最后由政府甚至纳税人的钱来背锅,而银行该分红分红,华尔街该高工资高工资,中间还有不同人等获取了巨额利润,这有没有道德风险?政府该不该救市?Paulson大致的意思是政府首先应当保障市场和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至于道德风险,买银行股的股东们也已经受到了损失。

  在SVB的事儿出来之后,Martin Wolf 写了个评论很有意思。大致是说银行这个业务模式可能根子里就是有问题,最后总是会有差不多的错误改头换面出来。但是能怎么办呢?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统现在做不到,不用人工决策防范风控更是不太可能。所以狗改不了吃屎,轮回,这次是15年。

  好在有了2008年的应对经验,也多少制定了规则。 我文章刚写完,交易也宣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