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三次减持商汤套现1.89亿港元,软银持股降至15.99%

2023-03-09 11:15

软银集团再度减持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汤”,00020.HK)。

根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文件,软银集团在3月2日,出售了979.4万股商汤,减持价格为每股2.5365港元,减持金额达2484万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15.99%。

招股书资料显示,软银集团是商汤第二大股东(注:主体为SVF Sense (Singapore) Pte. Ltd. ),从2018年C+轮融资开始,软银集团参与商汤5轮融资,IPO前合计持有47.31亿股。

招股书资料显示,商汤C+至D+轮的融资成本分别为0.2331美元、0.2836美元、0.315美元、0.3536美元和0.4094美元,若以此为基础计算,软银集团对商汤的持仓成本为14.29亿美元,约合112.17亿港元,平均每股成本为2.37港元。

图片来自招股书

图片来自招股书

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澎湃新闻注意到,软银集团股份解禁后至今一共对商汤进行了3次减持。

第一次减持发生在2022年5月,软银集团以1.9769港元/股的价格出售了商汤1294.8万股;第二次减持发生在今年的2月1日,以2.7687港元/股的价格出售5000万股;3月2日出售的979.4万股,为其第三次减持。

软银集团三次减持后,对商汤的持股比例从18.02%降至15.99%。

澎湃新闻记者综合上述数据计算得出,软银集团通过出售商汤股份已累计套现1.89亿港元。不过,相较于112.17亿港元的持仓成本,三次套现的收益,对于软银集团而言“杯水车薪”。

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值得注意的是,软银集团持有商汤的平均每股成本为2.37港元,但其第一次出售商汤的价格为1.9769港元。而这样的高买低卖、亏本式减持,对软银集团而言早已司空见惯。2022年4月至6月,软银集团录得公司成立40年以来最大的234亿美元单季亏损后,不得不在二级市场频频抛售资产以增加流动性。

软银集团在2022年上半年,不仅是变卖了商汤部分股票,还通过抛售阿里巴巴股份套现345亿美元。据其财报披露,2022年上半财年期间,软银愿景基金一期与软银愿景基金二期出售了总计256亿元的投资,包括Uber和KE Holdings等7家投资组合公司已全部退出。

但软银集团的财务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提振。

2月7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软银集团在2022年10月至12月期间净亏损7830亿日元(约60亿美元),逊于分析师预期的2059亿日元(约16亿美元)的净利润。

此前,在软银集团的股权投资组合里,阿里巴巴股票所占比重将近1/4,为软银集团唯一可流动的大型资产。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票后,软银集团当前最大的股权投资资产为占比达16%的Arm,当前,软银集团正在寻求Arm以600亿美元的估值IPO。

好消息是,商汤经历股市低谷后,股价有所提振。今年以来,商汤股价已累计上涨12.61%,截至9日发稿,商汤股价报2.5港元,高于软银持有成本2.37港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