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大象继续起舞”!中字头全线活跃,机构看好这些细分方向

2023-03-07 10:14

3月7日,港A股中字头相关个股继续“狂欢”,中公高科4连板,中设股份、中广天择双双涨停,中铁装配、中储股份、中国交建、中粮科工等纷纷拉升。

港股方面,中字头央企概念全线拉升,石化股走强,中国海洋石油涨5.34%报12.62港元每股,成交额10.97亿港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涨5%,中国石油股份涨4.64%;中国铁塔涨超3%,中国交通建设涨4.2%,中国中冶、中煤能源涨3%;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跟涨。

消息面上,国企利好消息不断,国资委又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国改三年新起点: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近段时间,国企消息面上的利好不断。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今日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国资央企要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良好生态。

要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在准确判断市场、准确预见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理性决策;
把价值创造融入到企业管理运营诸环节,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
把价值创造导向体现到有效激励约束各方面,加快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更大力度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中长期激励,营造人人想价值、人人创价值的良好氛围。 

去年是三年国企改革的收官之战,而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进行中。与上一轮相比,此轮改革更加重视对国企营业能力和价值变现能力的考核。在此背景下,国企的盈利能力也有望得到改善。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 2023 年央企考核指标为“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变化主要是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对盈利能力、价值实现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视。

 

 

1月31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将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划和推动国企改革。

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企业将在突出高质量发展中,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一个目标”指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是二十大报告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两个途径”指的是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
 

此外,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了今年经济目标,GDP增长目标为5%,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在稳增长需求之下,广发证券戴康团队认为,继地产/基建链之后,央国企有望成为宽用“再加杠杆”的新抓手。“再加杠杆”将是央国企重估的重要手段:股权融资→再加杠杆→(投资科技新能源等新方向)估值重塑。据其测算,国企仍有2.04%的加杠杆空间,具有大概14.67万亿的新增信贷扩张空间。

估值重塑进行时
 

回顾来看,此轮行情启动的关键点在于去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当时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以中字头板块指数为例,去年11月21日至今,该指数涨幅近20%。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央企考核进一步强调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安全,伴随资本运作、股权激励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央国企估值有望重塑。

平安证券指出,从最新的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企改革是高质量逻辑发展的重要主线之一,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政策高度大幅抬升,央国企估值打开更大政策空间,特别是科技、制造与能源矿产的领域。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指出,把握国企改革的两条线索,战略新兴+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一方面,央国企的价值重估是建立“中特估”的核心内涵,“低估值+高分红”的央国企有望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安全”的方向,兼顾“安全与发展”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大背景。行业重点关注:医药、军工、新能源、建筑、银行等。

中信证券认为,半导体、信创等领域的科技型国企、国家安全体系中有重要作用的国企后续将加快科技创新。

广发证券李学伟认为,电信运营商作为典型的头部央企,具有大市值、低估值、高分红、盈利稳定的特点。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则表示,可关注央企并购资产业绩承诺的持续兑现,当前市场上,获得标的公司业绩承诺的央企公司包括乐凯新材、中环装备、长江通信、祁连山等。专业化战略整合方面,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件董事会预案的央企公司包括美利云、宁夏建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