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3-02 18:15
一年之前,美联储开启了本轮加息周,正式抗击疫情后的高通胀。美联储在一年前,首次加息只谨慎地上调了25个基点,而通胀在短短几个月内将达到自1981年底以来的最高年增长率。美联储很快意识到,“渐进式加息玩不转了”。
随后几个月,美联储大幅加息,将基准贷款利率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那么在持续一年的激烈抗通胀后,进展怎么样?简单来讲,还行,但又远远不够。
加息毫无疑问抑制了通胀飙升,但是美联储行动太迟了的争论一直存在。而且,人们对央行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2%的通胀标准的疑问越来越多。
LPL Financial首席全球策略师Quincy Krosby表示:“美联储还有一段路要走,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通胀比最初评估的更为严峻。”
在2021年,通胀已经开始抬头,但美联储官员一直坚持通胀是“暂时的”并会自行减弱的说法。在此期间,物价飙升,工资上涨,但美联储始终未能跟上步伐。2022年末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7%的公众对美联储有好感,而美联储不久前还是最受信任的公共机构之一。
Quincy Krosby说:“这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对通胀的了解并不比普通消费者多。这很重要。只是这样,他们的工作就是需要比普通人更了解通胀,这就是批评的来源。”
去年夏天,能源价格在12个月内一度上涨超过41%。食品通胀达到11%以上的峰值。鸡蛋、机票和宠物食品等个别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坚称,他和他的同事现在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降低通胀。鲍威尔和其他决策者几乎都承认,他们认识到通胀的持久性的时机太迟,但表示现在正在采取适当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有迹象表明,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一备受关注的指标,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该指数最近显示年通货膨胀率为6.4%,低于去年夏天的9%左右。
随着美联储对消费者行为的波动做出更迅速的调整,剔除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受到了更密切的关注。该指数也一直在下降,年增长率为5.4%,并且越来越接近CPI。
由于通胀水平仍远高于美联储的目标,金融市场越来越担心需要更多的加息,甚至超过央行官员的预期。近几个月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降低了加息幅度,从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到12月加息50个基点,直到今年2月初单次加息只有25个基点。
TS Lombard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ven Blitz表示:“他们过早地放慢了加息步伐。”
市场的另一大担忧是,美联储加息将导致经济衰退。加息已将基准隔夜借款利率降至4.5%至4.75%之间,根据期货交易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停止加息前将利率升至5.25%-5.5%之间。
Steven Blitz认为,轻度衰退可能是最好的情况。 他说:“如果我们不陷入衰退,到年底,我们的基金利率将达到6%。如果我们真的陷入衰退,到年底,基金利率将达到3%。”
美联储的举措对利率敏感的经济部门打击最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住房市场已经从高位回落,而硅谷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打击,并因过度雇佣而陷入了一轮痛苦的裁员。但更大的就业市场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失业率为3.4%,与195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持平,此前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了51.7万人。
住房市场陷入长期低迷,过去三个月制造业一直在萎缩。然而消费者依然保持强劲,1月份零售额猛增3%,餐馆和酒吧依旧拥挤,在线销售依然火爆。这些条件与一些经济学家所称的“滚动衰退”一致,即整个经济不收缩,但个别部门收缩。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Andrew Hollenhorst认为,到今年年底,美联储可能会将关键通胀指标控制在4%左右。这将好于近期5.6%的CPI读数和4.7%的核心PCE,但距离目标仍有很长的距离。
高盛也相信,通胀将在下个月下降。但高盛经济学家Ronnie Walker写道:“上个月的一些消息,使近期前景显得更具挑战性。”
尽管通胀反弹,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Neel Kashkari 本周三表示,他看到了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的证据。然而,他承认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Neel Kashkari 在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市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实际利率在曲线上是正的,这一切都向我表明,我们的政策正在产生预期的效果,对经济踩下刹车。但我意识到,如果我们过早宣布胜利,将会有一股繁荣的洪流,然后我们将不得不做更多的工作来把这一点降下来。所以,我们将继续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直到我们完成工作,我将致力于做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