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3-01 17:03
沉寂一时的海底捞重回大众视野。本周一,该股逆势走高,盘中一度涨约20%。
2月24日晚间,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对比2021年度收入411亿元(人民币,下同),集团2022年度收入预计不低于346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5.8%。
尽管收入减少,海底捞预期2022年度扭亏为盈,取得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而2021年度则取得净亏损41.61亿元。
净利润大幅超过预期,市场也给出了正向的反馈,业绩预告发布后的下一交易日,海底捞大涨13.71%。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扭亏为盈主要因为“啄木鸟计划”使运营效率提升、疫情的好转以及出售票据获得的收益。
餐饮行业的兴衰与大环境密不可分,疫情这几年让大多数餐饮公司苦不堪言。
不过随着2022年末防疫政策转向,各大餐饮企业终于熬到“天亮”了。进入2023年,行业开始了一波反弹。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内地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受访餐饮企业中50%的餐饮企业表示员工人手紧张,36%的餐饮企业表示员工人手极度短缺。
据久谦数据库数据,2023年1月,海底捞位于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分别为 2.9/3.7/4.8 次/天。分城市来看,海底捞的低线城市表现要明显优于一线城市。
来源:国元国际
总体来看,随着2023年起出行逐步恢复正常化,线下社交火锅需求有望迎来集中性释放,餐饮业复苏趋势值得期待。
不过尽管2023年再怎么复苏,毕竟2022年实际上仍处于疫情中,海底捞却能做到大幅度扭亏为盈,这一亮眼成绩要归功于“啄木鸟计划”。
来源:网络
在疫情初期,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疫情的持续时间并不会太长,于是开始抄底,大幅扩张。
疫情前的2019年,海底捞新开门店308家。
而进入疫情后的2020年开了544家新店,2021年上半年则新增299家。
也就是说,海底捞在一年半时间平均每天要开1.5家新店,可以说是“豪赌”了。
海底捞赌输了,输的很彻底。
疫情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本来就已经非常难熬,在这个情况下海底捞还在逆势大幅扩张,成本压力也就成倍数迅速飙升,平均下来每天要亏上千万。
张勇在2021年6月公开承认自身战略有问题:“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海底捞股价的泡沫随之破裂,在2021年初股价触顶后,仅一年时间,海底捞市值从最高的近4800亿港元跌至约600亿港元,蒸发超8成。
于是,海底捞开始自救,“啄木鸟计划”应运而生。
2021年11月,海底捞决定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门店。这也是海底捞上市之后最大规模的关店计划。
关店的同时,啄木鸟计划还包括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适时收缩集团扩张计划,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
来源:国信证券
据国信证券统计,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员工总数回到2019年的水平,但单店员工数接近减半,人效比随之大增,同时也意味着海底捞的经营效率大幅提高。
截至2022年6月底,因“啄木鸟计划”关停的门店总数为302家。
海底捞在2022年中报表示,啄木鸟计划期间,公司经营数据明显改善。
成本成功降低,经营效率回升,海底捞也紧接着开始了“硬骨头计划”(已关门店重新开业),重新经营因 2021年“啄木鸟计划”关停的部分门店。据统计,截至 2022 年底,硬骨头计划预计复开60-70家门店。
开启“硬骨头计划”、年度亏转盈都传递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海底捞通过“啄木鸟计划”断臂求生宣告成功,成功刹住了车,重新回到了正轨上。
当然,吃一堑长一智,海底捞肯定是不敢再盲目开店了,管理层表示会持续重新评估关停门店的选址、人员配置、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来源:金吾财讯
机构观点方面,华泰证券认为,海底捞的改革卓有成效,经营企稳,但考虑调整尚未结束,华泰预计23年开店节奏偏向稳健,伴随公司品牌战略逐步调整落地,门店拓展或可加速。
考虑需求回暖,公司降本,该行上调23/24E EPS至0.64/0.81元,目标价提升27%至22.07港币,维持“增持”评级。
安信证券认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背景下客流量和翻台率持续修复,叠加门店降本增效,疫后业绩修复弹性有望超预期。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2.8港元。
大和对于海底捞的业绩十分乐观,将2022年每股盈利上调17%,以反映2022年的初步业绩,并将2023-24年的每股盈利上调约1%,主因考虑到特海国际的分拆(因此收入大幅削减)、裁员和运营成本假设。
该行认为海底捞作为重新开放的主要受益者,销售和利润率将强劲回升。大和将海底捞评级从“跑赢大市”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从20港元上调25%至25港元。
犯错是每一个企业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但优质的公司能及时发现错误,承认错误,迅速调整步调去更正错误。
海底捞能迅速对症下药想出“啄木鸟计划”,并在疫情期间高效执行,也算是对得起“火锅龙头”这个名号了。
然而,这也仅仅只代表跨过了疫情这个坎,虽然处在逐渐回暖的宏观环境中,但海底捞如果还想回到之前高增速的状态的话,仍然需要持续优化自身经营效率,找出优于同行的经营策略。
来源:网络
毕竟海底捞赖以成名的靠细致、体贴的服务来吸引用户前去“打卡”体验并不是能长久有效的商业模式,新鲜感过了之后,海底捞对于消费者来说,仍然只是众多餐厅中的一家而已。
对于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还是需要在提升每一环的效率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进行逐步扩张从而实现健康的增长。
作者:Denni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