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3-02-27 07:47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港股本轮回调或主因海外流动性收紧及风险偏好下行。1月份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修正了市场对联储加息终点临近的预期,美元、美债抬升对港股行情造成压力,但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及平台经济回暖逻辑仍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撑,3月中旬或为后续行情走势的重要观察时点(3月4-12日两会、3月10日社融、3月17日FOMC会议纪要),本轮或调整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荡位。从配置角度来看,本轮春季躁动不强,两会前一周及两会期间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或较弱,但仍可关注景气总体维持回升态势的建材、互联网游戏、医疗器械等行业。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本轮调整空间底,时间底或为三月中旬
港股本轮回调或主因海外流动性收紧及风险偏好下行。1月份美国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修正了市场对联储加息终点临近的预期,美元、美债抬升对港股行情造成压力,但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及平台经济回暖逻辑仍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撑,3月中旬或为后续行情走势的重要观察时点(3月4-12日两会、3月10日社融、3月17日FOMC会议纪要),本轮或调整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荡位。从配置角度来看,本轮春季躁动不强,两会前一周及两会期间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或较弱,但仍可关注景气总体维持回升态势的建材、互联网游戏、医疗器械等行业。
历史区间两会期间港股赚钱效应转弱,但本轮港股已提前调整
基于2010-2022年历史数据,春季躁动赚钱效应较强的区间为春节后至两会前及两会后至政治局会议前,但2023年港股春季躁动不显著,历史规律或不适用。基于历史复盘数据,春节-两会期间恒指收益、恒科收益较强,在两会期间赚钱效应转弱,两会后再度回升。但本轮行情与历史不同的点在于:春节至今,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出现小幅回调迹象,春季躁动不显著,与2021、2022年相似度相对较高。复盘2021、2022年两会前后市场表现可得春季躁动不显著的年份在两会前一周、两会期间、两会结束至政治局会议前的平均收益均弱于春季躁动显著年份。
从底层逻辑角度,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本轮调整强支撑点位
预计港股本轮回调至2022年12月中旬震荡位。2022年10月底到12月中旬,港股主要受平台经济回暖、国内经济复苏逻辑推动,形成港股上行“第一层浪”;12月中旬至1月初,地产政策频出,防疫政策优化,市场开始交易地产拐点、国内线下经济复苏预期,港股持续上行;1月初至2月初,12月回落的美国通胀数据抬升了市场对于加息终点临近的预期,港股受全球流动性总量及流动性分配压力缓解、春节消费超预期推动,延续上升行情。虽然目前第三升浪的底层逻辑出现折返跑迹象,但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及平台经济回暖逻辑仍为港股行情提供主要支撑。
从资金面驱动角度,12月中旬点位或为港股强支撑点
资金或支撑港股本轮回调至2022年12月中旬位置。从资金面角度,2022年10月底到12月中旬,港股驱动资金主要为空头平仓资金,12月中旬至1月初,海外对冲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回补至中枢位置,1月初至2月初,主动型外资开启流入(截至2月22日,主动型外资已连续流入港股7周)叠加海外对冲基金加仓中国资产到历史高点,港股持续上行。在目前全球流动性总量及分配承压的情况下,主动型流入或将放缓(2月份外资日均流入港股0.7亿美元,相比1月1.2亿美元有所下降),对冲基金配置中国资产比例或小幅回落至中枢位置,资金面总体仍有支撑。
建议关注景气维持回升态势行业本轮调整时间底或为3月中旬,我们建议关注两会(3月4日-3月12日)的政策预期兑现情况,2月社融数据(3月10日)是否看到居民中长贷拐点及3月FOMC会议纪要(3月17日)美联储加息幅度。细分行业方面,可关注景气总体维持回升态势的:建材(2月水泥价格同比小幅收窄、库容率回落、出货率回升)、互联网游戏(12 月中国移动游戏收入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近期国产游戏审批数量继续维持高位)、医疗器械(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拐点已现,医疗器械作为医院后周期行业,有望在B端诊疗复苏的推动下持续景气回升行情)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