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410亿元!外资狂买中国资产,今年迄今资金流入创历史新高

2023-02-09 22:26

由于押注中国强劲的经济复苏势头,海外资金正在以创纪录的规模买入中国资产。

据统计,2023年迄今,通过沪港通流入A股的外资规模已飙升至1410亿元人民币(合210亿美元),是2021年同期创下的历史纪录的两倍多。


 

法国兴业银行亚洲股票策略主管弗兰克·本齐姆拉(Frank Benzimra)表示:

“与沪港通启动以来的任何其他年份相比,今年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中国股市延续了去年年底的涨势。自去年10月底以来,沪深300指数已上涨超过13%。

有分析师指出,农历新年假期后积极的经济数据推动了近期中国股票的海外需求激增。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制造业PMI从此前的47升至50.1,继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升至54.4,创202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 Mark Haefele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过去一周的经济数据和事态发展巩固了我们对中国的乐观看法”。

本齐姆拉补充道:

“一些海外投资者花了更多时间试图弄清楚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潜在的政策支持。现在他们确信2023年将是增长的一年,所以资金真的回流了。”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周二,惠誉将其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的预测从此前的4.1%上调至5%;花旗从5.3%上调至5.7%;高盛从4.5%上调至5.5%;摩根士丹利从5%上调至5.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在其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上调至5.2%,较上一次的预测大幅上调了0.8个百分点。 

不少外资资管机构正在加码布局中国资产。Ninety One多资产增长联席主管Iain Cunningham表示,该公司管理的13亿美元基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资金配置在股票上,几乎所有股票都投资于他认为“异常便宜”的A股和港股

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

“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股票的首批配置几乎完成了。但资产管理公司将在3月份中国公布更多经济数据时再次考虑他们的配置,预计这些数字应该会开启中国股市的另一个上行周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