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观点丨港股在经历快速上涨之后,机会在何方?

2023-02-06 12:51

来源:国信证券

核心观点:

美国四季度GDP超市场共识后,市场变积极。四季度GDP超市场共识之后,伴随着通胀如期下行,市场也变得更加积极,1月份标普与纳斯达克分别反弹6%与10%。议息会议之后,市场呈现的变化是“既要经济更好,又要通胀更低,还要失业更少,也要早点降息”乐观局面。这样的组合在通胀尚处高位时恐怕不够稳定。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劳动力成本、时薪以及业绩下修四个方面的压力犹在。

我们判断当前的走势依然是反弹,不能视其反转。直到按照美债底、时薪底、周期信鸽表现、股市底/消费底、GDP底的顺序依次确认,才能够形成数据与逻辑间的互恰。

PMI快速恢复,IMF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12月份疫情政策调整时,国内的PMI尚处在低位,随着1月份疫情第一波冲击过去,PMI快速恢复至50.1的水平。从新订单-生产情况(可以作为供需匹配的参考),1月份更是回到了3年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IMF大幅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预测至5.2。

在以往的周期框架中,一般先观察到社融或M2的低点,再观察到M1的低点,然后股市上行。但本次呈现的特征是预期在先,指标在后,预计社融与M1的转折要在一个季度以后。

从反弹幅度、估值分位、股息率、增持四个维度寻找机会。

港股连续三个月的上行之后,短线进入到调整阶段,目前呈现的是一种从高到低切换的格局。互联网整体虽然涨幅较高,但是由于它们四季报、一季报展望都是正面的,相较其他行业更为确定,且股价尚未回到俄乌冲突之前的位置,依然可以坚定持有;此外,机会存在于几个方面:

1、从反弹幅度看:计算机、房地产、建筑材料、钢铁、电子、汽车、家用电器、美容护理、机械设备等中游行业尚未有超越指数的涨幅,这些板块补涨的概率更高;

2、从估值看,周期类上游(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的估值较高;地产链中的建筑材料、钢铁、地产、银行估值较低;中游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家电、汽车较低;

3、从股息率与分红看,港股中大量的高分红公司,该指标可以结合反弹幅度与估值共同分析;

4、从2022年以来,公司董事、非董事对公司进行了增持,以及企业也回购了股票,我们将倒挂的公司(目前股价低于增持或者回购价格)列示出来,以便投资者寻找机会。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盈利短期低于市场共识的风险,俄乌局势发展的不确定性,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