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市场或迎真正修复,如何“乱中取胜”?券商最新策略来了

2022-12-26 07:30

券商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

中信证券:预计1月份迎来明年最佳配置时点 继续围绕三条内需主线均衡配置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是接近市场底部的最后观察期,疫情扰动带来经济增速预期下修,存量资金年末加速调仓趋向均衡配置,成交低迷程度接近9月末水平,预计情绪影响在1月份逐步明朗,预计市场将迎来业绩驱动的全面修复行情下半场的起点。

  • 首先,全国疫情快速流行带来短暂的阶段性生产和消费疲软,低位行业和主题交易降温,北上资金流入节奏趋缓。
  • 其次,过往防疫政策下制造业相对消费有优势,而未来消费领域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当前公募持仓仍整体偏向制造业,因此年末持续调仓转向均衡配置。
  • 再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极具长期吸引力,中小市值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交投清淡、接近9月末水平,成交仅聚集在少数高热度主题。
  • 最后,预计1月份主要城市疫情达峰后市场底部将确认,迎来明年最佳配置时点,当前继续围绕医药医疗、地产链和疫后复苏三条内需主线均衡配置。

光大证券:市场整体偏好处在回落阶段 关注反弹驱动力结构性修复

一、市场整体偏好处在回落阶段

重磅会议落地,没有成为反弹行情的起爆点,市场的实际表现符合我们上周的策略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积极,它影响的是中长期方向,此前围绕重磅会议博弈的是预期而不是结果。政策偏好的提升,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之后,各部委、地方去跟进制定具体的落实政策,未来政策落地的速度与效果,是政策偏好提升的关键。但是在眼下,政策发力大方向的落地,对市场而言更多是集中性的兑现。这种兑现压力,同时也叠加了防控优化政策的集中兑现,因此指数只能重新向下寻求支撑,市场需要消化反弹驱动力减弱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人偏好的赛道股迟迟无法找到发力的基础,相反市场对于赛道股的信心正在经历更大的分歧。新能源车产业链经历今年的火爆之后,目前渗透率已经逼近30%,快速成长的持续性与速度在2023年面临分歧。同时居民收入受损背景之下,汽车补贴政策大招已出,机构投资者对于2023年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需求预期普遍比较谨慎。同时,硅片价格大幅下跌,打击了光伏产业链的多数公司。硅片价格下跌的背后,是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过剩压力,而上游产能过剩压力也会造成下游产品过剩的压力,因此光伏板块的赛道信心正在经历今年最大的挑战。新能源车与光伏板块,信心与预期的回落,表明赛道股的压力仍在释放之中。

重磅会议与防控优化的阶段性兑现,以及赛道股偏好的回落,是当前市场交投不断萎缩,调整压力不断加大的关键。

二、关注反弹驱动力结构性修复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将迎来元旦小长假以及跨年窗口。在目前市场整体偏好与交投偏弱的背景下,市场的交易意愿面临较大的考验。因此,节前市场低迷的交易状况可能还会有一定延续。当然,元旦小长假对于大消费而言则是一个信心与预期的重要观察期。元旦小长假,是防控优化与全面放开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各种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得如何,居民消费意愿回升情况,都将成为大消费复苏驱动力酝酿的关键,也会是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催化器。因此,大消费板块仍是左右市场表现与情绪的关键脉络。

此外,2023年1月也会正式开启年报预告窗口。对于赛道股和蓝筹而言,都是一个重塑信心,构建支撑,制造结构性机会的重要窗口。年报行情会如何展开,怎样展开,年报预告是重要线索,也会提供重要指引。因此即便市场整体交投偏弱,年报预告预增预喜的方向,也会成为市场弱势抱团的主要策略。从年报预告窗口开启的影响来看,能够一定程度去修复当前反弹驱动力减弱带来的迷失感。

东莞证券:央行重启14日逆回购 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

总体来看,财政赤字远超往年同期水平,财源压力仍大。国常会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在发力方向上更强调精准,会更向基层倾斜,赤字率或仍维持相对较高水平,地方专项债等政策或维持力度。资金面方面,央行重启14日逆回购,意在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符合央行往年操作惯例。受12月MLF利率不变、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上升较快、处于地产政策观察期、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等多重因素影响,12月LPR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不过明年一季度或有LPR下降操作。

疫情反复对市场交投有所干扰,不过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背景下,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提振市场情绪,再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后续市场信心将不断恢复,预计市场将震荡修复,关注量能变化、北向资金流向以及板块轮动,关注金融、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和TMT等行业。

国信证券:金融数据“拐点”将至

国信证券认为,金融数据“拐点”将至。本月 M2-M1 和社融-M2 剪刀差两大指标的大幅走弱更多受短期因素影响,明年初有望逐步改善。总体来看,尽管疫情防控优化后感染反弹对经济活动造成阶段性抑制,但明年“强预期”向“强现实”的趋势性转化不会改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重要的稳增长、宽信用和调结构作用。

兴业证券:市场有望迎来真正的修复 再次进入“乱中取胜”

近期市场再度遭遇冲击:1)12月中旬以来,国内疫情形势再次冲击市场情绪。2)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对政策宽松的预期也基本落地,并重新回归对现实基本面的担忧。11月以来各项“稳增长”措施持续加码,带动政策宽松预期快速升温、权重板块引领市场显著修复。而行至当前,随着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政策预期落地,叠加市场对于前期利好的消化,导致阶段性市场缺乏进一步向上的动力。3)此外,包括日本央行调整收益率曲线带动全球利率上行、国内跨年因素扰动以及理财赎回的负反馈效应等,也导致市场资金面整体仍较为紧张。

但恐慌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逐渐从峰值回落、居民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政策宽松持续落地,我们认为市场有望迎来真正的修复,再次进入“乱中取胜”。从基金收益率来看,当前再次回到接近4月底和10月底的年内低位。但与之前相比,无论是国内的政策宽松力度、还是海外流动性环境,都已经明朗:1)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确认政策宽松趋势,明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并要求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好转,有望带动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回暖。本周央行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全周累计净投放7040亿元,呵护跨年流动性的态度明确。2)海外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确认放缓加息步伐,美国通胀连续低于预期之下11月以来美债利率也大幅回落,海外流动性环境已在改善,带动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外资回流。因此,我们认为当疫情逐渐从峰值回落、居民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政策宽松持续落地,市场有望迎来真正的修复。

中银证券:2023年国内经济将整体以复苏为方向 宏观政策也与复苏同向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放松,本周全国范围内确诊人数趋势上行,主要一二线城市地铁客运量较此前同期客运量大幅下降。疫情短期内主要影响劳动力供给和线下消费场景恢复,预计对12月经济数据将造成负面影响,借鉴2020年2月和2022年4月的历史数据,生产端工业增加值环比分别下降22.10%和下降2.01%,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分别下降20.86%和下降0.97%,社零在2020年1月环比下降10.77%,在2022年3月下降3.89%,考虑到12月疫情影响范围小于2020年但大于2022年4月的情况,以及时值春节假期前停工停产和人口向三四线回流,预计工增、固投和社零数据或都将再度落入环比负增长区间。但经过12月经济数据探底之后,2023年国内经济将整体以复苏为方向,宏观政策也与复苏同向,虽然当前市场有所调整,我们依然维持看好人民币风险资产的观点。

德邦证券:11月新能源车销量平稳 关注钠电池新技术

关注钠电池产业链新技术环节,钠电池或将进入量产元年。高锂价背景下,钠电池材料成本优势显著,钠电池与锂电池将会是在应用场景上的互补,钠锂混搭电池可以减轻电池厂对上游锂资源的依赖程度。虽然目前钠电池在技术指标上仍较锂电池表现稍弱,但产业化进展清晰,23 年或是量产元年。

新能源汽车投资建议: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稳,新车型推出密集,明年高景气度有望维系。建议放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注以下投资主线:1)各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稳健龙头;2)深耕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二线锂电企业等;3)锂电材料环节其它基本面优质标的等;4)受益于全球电动化的零部件龙头;5)产品驱动、引领智能的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