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12-19 08:08
【今日头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而数日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
宁吉喆: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自驾游,文化遗产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海洋旅游、游轮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可以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大势展望】
富国基金:港股市场或面临价值重估 看好三条主线
上周五美股收盘,道指跌281.76点,跌幅为0.85%,报32920.46点,上周累跌1.66%;纳指跌105.11点,跌幅为0.97%,报10705.41点,上周累跌2.72%;标普500指数跌43.39点,跌幅为1.11%,报3852.36点,周累跌2.08%。港股ADR指数下跌,按比例计算,收报19308点,较香港收市跌142.01点或0.74%。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全面修复行情仍处于观察适应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定调后,政策预期博弈退潮,疫情成为核心观察变量,预计本轮疫情流行期将在明年1月达峰,2月经济将快速恢复,在此期间市场仍将以存量博弈特征下的短期交易为主导,波动依然较大;建议围绕医药医疗、地产产业链和出行链三条内需主线均衡配置,并关注政策定调积极的数字经济主题。
富国基金称,在海外利率拐点、国内政策支持、经济修复的预期下,港股市场或面临价值重估。看好三条主线:1、稳增长政策加码,针对地产和医疗基建的再加杠杆,或带动金融地产、医疗器械的修复;2、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带动消费重启、估值修复、以及防疫新常态下的免税、餐饮、医疗服务等机会;3、海外流动性反转,国内监管政策缓和,带来科技互联网价值的重估。
【热点前瞻】
石四药集团(02005):拟接受委托生产布洛芬缓释片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石四药集团港交所公告,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17日与一家国内著名制药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意向书。根据该意向书,委托方拟委托石家庄四药生产布洛芬缓释片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委托生产量分别为每年10亿至25亿片及每年6500万袋。该委托生产使用包括布洛芬、对乙醯氨基酚、人工硫磺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原料药由委托方采购,其费用由委托方承担。除原料药以外委托生产所需的辅料、包装材料、生产相关的各类费用及运输费用均包含在双方约定的委托生产加工费中。
同城配送解燃眉之急 平台加大招募力度
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民生物资配送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急需的药品、生鲜食品,从等发快递转向了更具时效的同城配送。这也导致同城配送的运力出现紧缺情况,为此,UU跑腿、达达快送以及美团跑腿和饿了么跑腿等多家同城配送企业均展开了骑士招募计划。据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达达外卖骑手计划招聘3000人、达达落地配配送员计划招聘3000人。另外,自12月9日以来,京东每天都能接到求职者的电话咨询,京东旗下达达快送已有1200人开始上岗工作。UU跑腿也发布了招募贴,计划面向全国180多个城市持续招募,尽最大可能缓解运力压力。同时,也要兼顾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力协调,保障民生物资的运送时效。
中信证券:房地产销售正逐步走向复苏 预计市场拐点即将出现
中信证券12月18日研报表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确认房地产市场政策已经见到拐点,即从警惕资产价格上涨为主的需求限制政策,转向以鼓励合理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为主的需求刺激政策,以警惕房企杠杆率过高的融资限制政策,转向以流动性支持和预期引导为主的融资便利政策。当前土地市场位于低位,房地产销售正逐步走向复苏,预计市场拐点也即将出现。看好房地产产业链。
万科审议两项融资议案 郁亮:“微光”正逐步变成“曙光”
12月16日,万科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主要审议两项融资议案。第一个议案是公司董事会向股东大会申请新增不超过500亿元的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授权;第二个议案是向股东大会申请批准配发新股,数量不超过公司已发行的A/H股数量的20%。这两项议案是近期房地产政策工具的直接反映。自11月以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频频出手,从信贷、债券、股权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优质房企融资。尤其受到关注的是“第三支箭”,证监会在11月28日公布“股权融资优化五条新政”,帮助房企打通股权融资渠道。“今天行业最需要的是信心,这几个月下来‘微光’正在逐步变成‘曙光’。”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市场的恢复是一个缓慢而温和的过程,只不过比预期的更温和,今年11月销售回到了今年4、5月的水平,这个有点出乎意料,但也能够理解。疫情防控优化之后,对短期市场有影响,但长期来看是个积极信号,因为社会经济活动假以时日一定会恢复。
全国影院营业率连续两天超80%
猫眼专业版营业看板显示,截至12月18日12时,12月17日大盘票房1.4亿,营业影院10361家,全国营业率82.86%,连续两天超80%。
【个股点晴】
山东新华制药(00719):公司在努力发挥产能 车间也在加班加点
中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而上述药品已经是成熟的仿制药品种,国内批文很多。以解热镇痛的布洛芬为例,按照国家药监局数据库,仅国产药品批文就达到558个,药品剂型包括胶囊、颗粒、片剂等多种剂型。
华金证券在研报中统计,全球生产布洛芬原料药的大企业有新华制药(00719,000756.SZ)、亨迪药业(301211.SZ)、巴斯夫,每年产能分别为8000吨、3500吨、3000吨。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药难求”,抢购、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在不少城市,面对市民的询问,“无”、“缺货”、“卖完了”是药店的常用词汇。在互联网电商平台,限时抢购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热门产品,基本一上架秒被抢空。
如此成熟的药品,为什么会面临缺货?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给出了各自解释。多家原料药生产厂商将原因归咎于消费者扎堆囤货。零售渠道的采购们则认为,短时间内爆发的需求以及上游产能不足是重要原因,制药厂们虽加足马力生产但也面临短时需求一旦过去,货可能砸手里的风险,于是有制药厂定出“铁律”:因为疫情加班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准退货。此外,地域分配不均,秋冬季本就是退烧感冒药销售旺季,药品被集中采购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在购药方面的感知。
有药企人士直言:“确实太快了,如果能提前一到两个月给药企,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好消息是,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
新华制药表示,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确实有一部分(订单)可能存在政府调拨,但产能上来后,除了政府调拨相应区域外,全国各地都发。“公司在努力发挥产能,车间也在加班加点。”新华制药方面说。
据新华制药官网,12月15日,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表示,集中全力支持新华制药往前冲,扩大产能保市场供应,确保12月底前实现布洛芬等重点药品产能翻番。
浙江新省委书记调研阿里 提出在这三件事上大显身手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考察阿里巴巴集团时强调,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规范资本行为、激发创新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推动发展、国际竞争和造福社会中大显身手,争当规范发展模范生、创新发展领头羊、融通发展服务商支撑者。
【头条公告掘金】
先声药业(02096):一项抗新冠病毒候选创新药先诺欣TM II/III期临床研究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先声药业公告称,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的抗新冠病毒候选创新药先诺欣TM(SIM0417)治疗轻中度COVID-19成年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
集团将加快推进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积极准备新药上市申请,同时抓紧扩大产能,以满足急迫的临床需求,践行集团“让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药物”的企业使命。
点评:先诺欣TM是一款针对SARS-CoV-2病毒复制必须的3CL蛋白酶的小分子抗新冠候选创新药与利托那韦的组合包装药物。在临床前试验中,先诺欣TM显示出高效、广谱抗新冠病毒活性。
2022年3月28日及5月13日,先诺欣TM分别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2项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分别用于轻中度COVID-19感染者治疗,及曾暴露于SARSCoV-2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后预防治疗。
先声药业最初成立于1995年,重点聚焦肿瘤、神经系统及自身免疫三大领域,同时也在布局未来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创新药收入已成为该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约17.67亿元,同比增长44.8%。创新药收入占同期总收入比重创历史新高,达65.4%。其中先必新®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销售收入放量增长。
推进近60项创新药在研管线。上半年新增IND 5项,达成FPI/FIH 9项,临床项目入组受试者超1000例。已上市的创新药扩大至6款,2022年7月新增一款创新药科赛拉® (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重点公告掘金】
大唐新能源(01798):前11个月累计完成发电量2540.44万兆瓦时,同比增加8.35%
大唐新能源(01798)发布公告,2022年11月该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269.41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6.85%。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255.55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5.34%;光伏发电量13.86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45.51%。
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集团2022年累计完成发电量2540.44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8.35%。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2389.25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6.89%;光伏发电量151.19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39.59%。
点评: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开发的电力企业之一。截至2022H1,公司累计控股装机容量约13.18GW,其中风电控股装机容量约12.1GW,光伏控股装机容量约1.08GW。2022年目标新增新能源装机2GW,预计大部分在四季度集中投产。
国家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 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和退役,明确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上网电价补贴电量部分按原项目电价政策执行,其余电量部分按项目重新备案当年电价政策执行。
公司作为老牌风电运营商,占据“三北”地区优质风资源,将充分受益“以大代小”技改政策红利。公司目前“以大代小”总容量大约3.3GW,其中1.5MW以下,运行10年以上的风机容量为1.1GW,1MW以下风机数量近1100台。
华润电力(00836):前11个月附属电厂累计售电量达到1.66亿兆瓦时,同比增加3.9%
华润电力发布公告表示,2022年11月该集团附属电厂售电量达到1454.87万兆瓦时,同比减少了5.3%,其中,附属风电场售电量达到295.82万兆瓦时,同比减少了2.3%;附属光伏电站售电量达到10.91万兆瓦时,同比增加了19.2%。
2022年首11个月附属电厂累计售电量达到1.66亿兆瓦时,同比增加了3.9%,其中,附属风电场累计售电量达到3171.86万兆瓦时,同比增加了10.5%;附属光伏电站累计售电量达到124.39万兆瓦时,同比增加了18.2%。
点评:华润电力业务涉及火电、煤炭、风电、水电、分布式能源、核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其中火电营收占3/4,可再生能源占1/4。华润电力算得上中国效益最好的综合能源公司之一。
去年煤炭价格高企,加上拉闸限电的影响,火电利润承压。但今年而言,火电业务最艰难时期已过去。此前重磅发改委下调煤炭进口关税至0,保供应和控煤价的政策将持续落实,预计公司单位燃料成本会有边际改善,另外长协电价上浮亦有利于发电企业有效传导煤价成本,火电盈利修复在望。
2021年投产的风电和光伏项目权益装机量分别为14.3GW和0.82GW,预计2022年新增风、光项目并网装机容量为6.3GW。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核准或备案约1.8GW风电和35GW光伏项目,十四五期间项目储备充裕。
【港股重要公告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