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消费券:需求的强心剂

2022-12-15 13:16

本文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作者:戴清团队

本报告导读:近期国内疫情防控措施明显放宽,政策基调开始向经济修复转移,多地正加码出台稳经济、促销费政策,主要体现于消费券和商品补贴。本报告复盘自疫情以来,规模较大的消费券计划推出前后的消费数据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表现,以展望本轮促销费政策可能为港股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摘要

防疫措施优化和地产政策放松只是复苏的开端;2023年,消费将是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的主要动力之一。2023年海外需求下行压力预期持续,投资力度有限的情况下,消费将是推动国内经济从供给端到需求端修复的主要引擎之一。

场景的释放对经济和消费的提振是暂时性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改善才是关键。从海外国家经验来看,疫情对居民的收入预期、家庭资产负债表等方面都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释放仍需更多政策刺激。

后续促消费政策力度或超预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同时,后续政策端的超预期将主要来自于改善居民消费能力的措施,如减税降费、保就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疫情以来,有两个促消费政策规模较大且次数较多的阶段,对于零售销售的短期改善十分明显。2020年以来有两次大规模促销费阶段(2020年3月~6月、2022年4月~7月),规模在4亿到122亿元区间,主要集中在服装、日用品、体育和娱乐用品、家电、汽车等领域。

对港股市场而言,线下服务、零售行业在2020年和2022年共9轮规模较大的促消费政策推出后,都能跑赢恒指;另外每轮促消费政策所涉及的领域,相关行业有短期的超额收益。复盘2020年以来9轮规模较大的促消费政策,我们发现:1)在这几轮促消费政策推出后,零售行业以及线下服务相关行业多次能跑赢同期恒生指数,是促消费政策利好中的“常胜将军”。2)每一轮促消费政策所支持的特定领域,相对应的行业指数在促消费政策公布后的10个交易日前后能相对跑赢恒生指数大约5个百分点,但指数的长期表现仍需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支持,例如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和半导体等行业。3)航空板块在2022年9月下旬后,在促消费政策出台后,能跑赢同期的恒生指数,背后或是疫情受控后,商旅出行意愿上升。

结合当前行业潜在修复空间以及政策方向,建议关注汽车、消费电子、零售和家电等板块。相比疫情前、2022年2月和6月底时板块指数的水平,上述行业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后续若有更多消费刺激政策出台,有望相对跑赢恒指表现。此外,过去的促消费计划更多是少部分省份,规模还不明显,未来如果出现更大范围的,影响或许比历史复盘的结果更为乐观。

风险因素:1)国内托底政策力度不及预期;2)海外地缘政治冲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