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12-09 09:22
2022年12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十条措施”)。往后看,持续优化、完善现有疫情防控政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将会是大势所趋。
面对疫情形势反复,海外多国陆续选择调整和优化新冠疫情防疫政策,甚至选择全面放开,陆续带来了哪些影响?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团队最新解读如下: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有何影响?
——海外借鉴与国内启示
后续影响资产价格演绎路径的要素:
1)防疫政策优化时刻所处经济周期位置的不同。海外防疫管控逐步调整的过程恰逢美联储一轮历史罕见的激进加息周期与俄乌冲突;反观当下,全球美元流动性拐点或正逐步来临,人民币汇率约束与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国内防疫政策的优化与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回升有望形成共振;
2)国内居民部门由于受疫情长时间困扰之下的“预防性储蓄”或是“被动储蓄”攀升的现象清晰可见,叠加疫情冲击下的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对于回归就业市场的强烈意愿,意味着消费复苏的动能是存在的。但与此同时:
3)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与消费信心及对未来预期的持续下滑能否得到根本性扭转将决定疫后消费复苏高度;
4)防疫政策优化调整过程中疫情形势变化的复杂性对于供应链、产业链生产等的冲击程度究竟如何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疫后复苏差异原因及经验
财政政策针对居民端的补贴力度会很大程度影响经济体疫后消费复苏力度;人口年龄结构或影响消费复苏活力;防疫政策严格程度边际减弱后,疫情形势的反复程度以及居民自身是否愿意回归线下消费场景将决定疫后消费复苏成色;储蓄率的快速下滑转化是检验消费复苏情况的较好观测指标;泛消费类板块表现总结及推演:时间维度,先必选后可选,先商品后服务;空间维度,必选、商品防御“韧性”强,可选、服务进攻“弹性”佳。
欧美:周期影响大于政策
美国疫后整体消费高增,结构发生变化,商品消费的复苏程度明显优于服务消费,且部分服务消费需求及居民生活习惯可能发生永久性变化。欧洲疫后消费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缘政治冲突再度推升通胀中枢水平等因素对于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形成挤出,消费者信心出现快速下滑。
亚洲地区:复苏差异或源于刺激政策、产业禀赋、消费结构新加坡疫后零售明显好转,不同场所人流量基本呈现缓慢修复趋势,但都基本没有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越南疫后消费随防疫限制的放松出现一轮快速强劲的反弹,服务业改善明显。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疫后消费并未因防疫政策调整受到明显提振,同时消费者信心出现持续下滑。
国内启示:短期脉冲式修复可期,持续性仍需关注后续的重要观测点:
1)疫情演绎与医疗挤兑的现象能否规避;
2)疫苗接种率能否达到预期,这将决定后续放开节奏;
3)能否看到有力度的消费刺激政策出台;
4)居民部门储蓄率的转化及国内消费者信心的如期改善将很大程度决定疫后复苏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疫情恶化、地产风险、中美关系恶化、欧美经济硬着陆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