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地产三支箭,有效果吗?后续还有大招吗?

2022-12-06 12:06

三支箭发出去了,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已经形成了对房企全方位融资的扶持体系,现在来看,规模非常大:

信贷方面,截止到11月末,20余家银行密集给予了50余家房企意向性授信,规模高达3万亿。

债券方面,已有龙湖、美的置业、新城、万科、金地、绿城中国通过交易商协会(拟)申请增信发债,储架式注册发行规模合计1040亿元。

股权融资方面,包括万科在内的至少8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再融资计划。

那么,是不是就像某些媒体说的,钱用不完呢?

绝非如此。

首先,授信只是一个意向性协议,只是表明,银行有这个额度。这个额度能否转化为贷款发放,还得要评估风险,比如抵押物是否到位,是否合格。抵押物若不合格(有纠纷、打七折后不足以贷款),就要地方政府提供担保。大家想想,现在还有几家开发商能有这样的优质资产抵押呢?

其次,债券发行,股权融资,也是一样的。每一支箭,都要金融机构、投资者真金白银往外掏钱。难道,这钱是风刮来的,是来当活雷锋的?绝非如此。

再次,不管是央行1的6条,还是证监会的5条,抑或是交易商协会的文件,都说的明明白白的,支持的只能是“坚持主业、稳健经营、质地优良、财务基本稳健,只是短期存在流动性困难。”

最后,地价和房价还在下跌,而且市场对于它们继续下跌存在普遍预期。

由此,我可以判断,没有暴雷的那几家,以及国企和部分优质的地产城投类企业,一定会首先受益于三支箭。一方面,国家及地方不允许他们暴,因为影响太大了;另一方面,这几家能在惊涛骇浪中存活下来,也是财务相对稳健的,资金也愿意投。

但是,已经暴雷的,就没那么好命了!财务混乱、债务复杂,债主紧紧相逼。试问,还有哪家资金机构愿意进入呢?对这些企业和项目,政策的逻辑是,国有资金先进来,做好“保交楼”,让老百姓和小业主不受损,这样社会稳定和国有银行的风险(按揭)也就受住了。

至于其他金融机构,比如信托、私募、明股实债、第三方平台,管不了那么多了。保交楼将把剩余价值利用的透透的,还能剩多少呢?而且,他们的受益权是劣后的。

下一步,还有哪些大招呢?

供给端,等到风险释放的差不多了,资产价格也跌的差不多了,带着使命的大机构可以进场了。

哪些机构了?

1、央企或地方国企资产管理公司(AMC)

2、政策性金融机构

3、国有大行建立的纾困基金

4、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5、功能类国企和城投平台

他们有两大任务:

一是保交楼存在资金“硬缺口”的,那就投入资金,让房子先交了;

二是低价收购退出市场的房企的项目、股权。

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收购价格会非常低。

他们拿下来干什么?更大的买卖来了。低价供应商品房、共有产权房、人才房、保租房、公租房、拆迁安置房等,连同按揭利率不断低降低,形成供给端“降成本”的效应,针对3-4亿新市民、外来人口,解决他们的住房需求。

目的是,让这3-4亿人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中产人群,纳入城市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住房消费中。这样,中国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他们算大帐,尽管短期内,这类业务时亏的,但长期内,当消费起来了、内需起来了,还愁没盈利吗?

更重要的是,地产风险,就慢慢软着陆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