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股神弃旧爱,迎新欢!能源真的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能力?

2022-12-03 16:50

一.巴菲特大举抄底美股

美股进入熊市后,巴菲特又一次实践了他那句"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名言,开始大举抄

底。

根据伯克希尔发布的季度收益报告,三季度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净买入近37亿美元股票。

今年前三季度,伯克希尔在股市上净买入近490亿美元,这与2021年美股牛市同期,伯克希尔净卖出70亿美元股票形成鲜明对比。

从抄底风格来看,巴菲特的行为模式和以前不太一样,对周期股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而过去钟情的消费股被打入冷宫,如何看待股神交易方向的转变呢?

二.买了什么?卖了什么?

从持仓比例变化来看,前五大买入标的分别是台积电(TSM)、西方石油(OXY)、能源巨头雪佛龙(CVX)、建材制造商Louisiana-Pacific(LPX)和高端家具零售商Restoration Hardware(RH)。

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是巴菲特新建仓股票,但首次买入就是重注,三季度买入台积电6006万股,持仓市值达41亿美元,跻身第十大重仓股。

除了台积电,三季度伯克希尔还首次买入建材制造商Louisiana Pacific以及金融公司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JEF),不过由于这两只股票购买数量较少,可能不是巴菲特的选择,而是其副手Ted Weschler或Todd Combs的投资决定。

增持个股方面,三季度伯克希尔继续增持近3580万股西方石油(OXY),持仓数量较上季度环比大幅增加22%,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增持该公司股票。

能源巨头雪佛龙(CVX)也被巴菲特继续增持392万股,成为伯克希尔的第三大重仓股。

此外,伯克希尔增持媒体集团派拉蒙全球(PARA)1280万股,其Paramount+视频流媒体服务是Netflix和Disney+的竞争对手;并增持全球特种化工品龙头塞拉尼斯(Celanese Corp.)、高端家具零售商RH。

从减持标的看,伯克希尔清仓了房地产信托公司Store Capital(STOR)的股票,并减持了5只个股,分别是美国合众银行(USB)、动视暴雪(ATVI)、纽约梅隆银行(BK)、通用汽车(GM)和零售企业Kroger(KR)。

三.不买消费买周期

三季度伯克希尔买入的台积电、西方石油、雪佛龙、派拉蒙全球、塞拉尼斯,从广义来看都属于周期股,并回避了消费股,或标志着其交易风格的重大转变。

过去巴菲特一直更青睐消费行业,其持有时间最长的股票可口可乐就属于消费龙头。2008 年金球金融危机时期,巴菲特为美国著名食品生产商玛氏公司提供了四十四亿美元次级债务,投资雀巢,又将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持股增加了一倍。

大型消费品公司的主要优点就是稳定、安全,无论经济表现怎么样,人们都需要购买消费品,而品牌消费品在获取一定市场份额之后,会获取难以被动摇的垄断势力,也不需要像科技公司一样投入巨额的研发支出,投资者买入后便可受益于消费总量增长坐享稳定盈利,安全边际非常充足。

而周期股顾名思义,往往是涨一年跌一年,在经济好的时候表现好,经济不好表现就差。

以石油股为例,在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石油股暴涨,但着全球经济低迷或者供给端扩产导败油价下跌,石油股价也会随之下降,在高位追涨周期股的投资者很容易被套牢。

过去巴非特对能源股、半导体等周期股一直都不太感兴趣。

据统计,2022年之前,本世纪任何时候能源股在巴菲特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都不超过8.9%,而现在能源股已经占投资资产近13%。

反观消费股颜受冷遇,必需消费品的权重为11.38%,是本世纪的最低点.

为何巴菲特抄底一改以往风格,不买保守、稳定的消费股,而是冒险买起周期股呢?

若巴菲特人没有变,那唯一的答案或许就是他相信这些周期股已经具备了穿越牛熊周期的能力,业绩具有长期持续性,而不是昙花一现。

由于受限于碳中和环保转型趋势,美国页岩油企业挣钱后不增产,而是专心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回馈股东能源安全的指引下,更稳定、可靠的传统能源长期价格中枢也可能拍升,下半年虽然国际油价不断下跌,但能源板块却逆势上涨近27%。

半导体行业,巴菲特抄底的龙头台积电也拥有强大的“护城河”。

虽然行业景气度下降,但台积电依旧能凭借其在高端芯片的“护城河”穿越周期,三季度就克服了芯片行业的疲软,实现了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此外,台积电是苹果的主要芯片供应商,而苹果是巴菲特的第一大重仓股,投资台积电也可视为对苹果押注的延伸,如果苹果利润未来继续快速增长,台积电势必也会从中受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