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北溪"遭破坏处画面首次曝光!至少50米管线丢失,丹麦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2022-10-19 05:00

当地时间10月18日,在波罗的海海面以下80米处,《瑞典快报》拍摄到了“北溪-1”天然气管道爆炸位置的画面。
 

该报水下机器人拍摄的画面显示,在强大爆炸冲击下,管道至少50米的混凝土钢管被炸飞,管道的某些部分有直而锋利的边缘,而其他部分的金属则严重变形。

 

 

“北溪-1”管道所在的海底深沟。图片来源:瑞典快报

 

 

“北溪-1”管道爆炸处。图片来源:瑞典快报

报道描述视频称,“北溪”此处破坏点至少有50米的管道遭到破坏,或已沉落海底。管道下80米深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裂缝,以及扭曲的金属。

挪威蓝眼机器人公司的无人潜水艇操作员特隆德·拉森(Trond Larsen)告诉《快报》,

“以我们所看到的,如此厚的金属弯曲成这样,只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外力。” 

实际上,早在月初,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安全局便曾表示,在现场调查后,该部门发现了“北溪”管道泄露点曾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露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随后,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18日,哥本哈根警方发表声明说,初步调查显示“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大面积损坏是由剧烈爆炸造成的。

声明说,丹麦国防情报局和哥本哈根警察局将成立联合调查组,联合调查组将与国内外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现在讨论与瑞典和德国等进行国际合作的调查框架为时尚早。目前也很难说调查何时完成。

同日消息,当地时间18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令克里姆林宫感到遗憾的是,“北溪”管道“恐袭”的调查过程是以闭门形式进行的,没让俄罗斯参与。

 

事件脉络

 

“北溪-1”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与“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据悉,这些海底天然气管道,钢管本身就有4.1厘米厚的管壁,外层还包裹着最厚可达11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每一根管道的重量为11吨,加上混凝土后重量可以达到24-25吨。如此强大的构造,在平静的海底躺上几十年都不太可能出事,除非是有人蓄意破坏。

 

 

9月底,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瑞典测量站9月26日曾在管道发生泄漏海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爆炸的震级分别为里氏2.3级和2.1级,或相当于数百公斤的爆炸载荷。”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