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磅!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投研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2022-10-01 12:5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管理规模突破27万亿元,基金投资者数量超过7.2亿;同时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140家,在管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

作为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5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华安基金深耕中国资本市场,锐意创新,在国内首创了包括首只开放式基金、开放式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QDII基金、ETF联接基金、短期理财基金、黄金ETF、公募REITs等八大品类的基金产品。延续创新传统,华安基金近年来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在养老FOF、公募REITs、指数ETF等领域前瞻布局,多维度探索管理人“让利型基金产品”,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华安基金总经理  张霄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近期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他表示,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稳致远,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5.36万亿元、分红4.07万亿元。中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正在步入“黄金时代”,公募基金作为资管行业的主力军之一,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在张霄岭看来,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长期“耕耘的行业”,应从多个方面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实行差异化发展、实施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强化合规风控能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等。未来,公募基金要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适当地逆向思维布局,探索ESG责任投资,重视客户体验,并在激励机制上做到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

新十年公募行业扩产提效,张霄岭称,将在投研工业化、科技赋能、个性化服务、直接触达客户等方面做积极的创新尝试。华安基金坚持打造硬核的“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在发挥主动权益优势的同时,丰富被动投资工具化产品,迭代固收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

公募基金十年行稳致远
创造净利润5.36万亿、分红4万亿

中国基金报:过去10年中国宏观经济等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结合基金行业来看,过去10年最大变革和成果是什么?

张霄岭:现在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已经突破27万亿元,我们认为,过去10年公募行业最大的变革和成果主要体现在几点:

第一,制度革新。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制度建设与创新,包括注册制的实施、科创板设立、内地与香港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资管新规落地等,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公募基金行业10年来持续、规范、高效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能力提升。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终极体现在“服务客户的专业能力”上,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管理能力;二是合规风控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公募核心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来自客户需求的推动: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投资者机构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征,并涌现出新的投资者,包括保险、年金、养老金、理财子等。机构投资者对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产品的资产配置需求增加,且更加多元化。  

第三,管理先进。公募基金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内,监管最严格、管理最规范、产品标准化(净值化)、投研实力强、治理结构先进的子行业,公募基金的优势与特点已经被市场所认可,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之一。  

第四,回报丰厚。近十年来,公募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为投资者实现丰厚回报。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公募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5.36万亿元、分红4.07万亿元。  

公募基金是“耕耘的行业”

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是关键


中国基金报: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基金公司过去几年主要从哪些方面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张霄岭:《意见》勾勒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新图景,而过去几年,公募基金公司也从多个方面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第一,是差异化发展。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面临着同质化的窘境,同质化的原因在于考核单一,也导致对基金产品的“审美”单一。而在《意见》的倡导和鼓励下,未来行业里不仅会有大而全的综合型基金管理公司,应该还会出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化资产管理公司。  

第二,是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长期“耕耘的行业”,首先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建设,然后是将其“长期化”,如此才能符合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前行业内无论是规模排名还是业绩排名,都已逐步呈现出“长线思维”的导向。   

第三,是强化投研能力。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立足之本,因此要把投研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资产管理生态圈里,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子、券商资管相比具有“窄而专”的特点,“专”指的就是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赢得投资者信任、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其中包括投资策略的多元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个性化需求解决方案以及金融科技等多个方面。

第四,是强化合规风控能力。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是财富管理行业中运作最规范、信息最透明的子行业,合规风控是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近年来时有出现的饭圈文化、娱乐化倾向等不利于行业发展的现象,基金管理人将从自身抓起,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提升。  

第五,是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基金公司想在资产管理生态圈里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持有人的投资体验。例如在考核激励时,要做到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推行递延奖金、把考核周期拉长到3-5年等。

资管行业步入“黄金时代”

公募基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基金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发展,整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作为资管行业的主力军之一,公募基金行业迎来怎样的历史机遇?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霄岭:我们认为,中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正步入“黄金时代”,这给公募基金行业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第一,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资管行业整体规模从2016年末的104万亿增长到2021年末的132万亿,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9.2万亿增长到25.6万亿,当前已超过27万亿。同时,私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等子行业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而非公募资管和信托等子行业则有所缩减。公募基金的规模虽然尚小于银行理财,但鉴于其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已然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有责任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二,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紧密结合,发展迅速。经过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根据瑞士信贷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财富管理规模已经达到75万亿美元,占全球财富管理总规模的18%,其中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6.6万亿美元,占比达14%。根据中信证券测算的2020年末中国可投资规模,剔除可投资地产的规模后已达200万亿人民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过去20多年走过的历程,可能已经超过很多国家七八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中国居民财富正在发生新的趋势性转移,逐步从住房资产向金融资产迁移,其中金融资产又从储蓄、信托向股票、基金类资产迁移。在巨大变革的背后,大抵可以归纳出三大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去几十年的信用扩张已经到拐点,“资管新规”的出台、房住不炒政策等均可视为标志事件;再者,近年来资本市场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资管新规”为标志性的多项新政出台,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此外,国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年化7%下降到当前的2%左右,这些都推动了证券市场繁荣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正在步入黄金时代。以财富管理规模与GDP比值为例,当前世界平均水平大概为1倍,美国为1.8倍,欧洲为1.5倍,而中国仅为0.95倍,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当前中国储蓄率处在高位,利率处于长期下行趋势,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的转移仍将持续。此外,随着国内养老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证券市场,这也为行业长期发展带来空间。

管理社保、养老、年金规模4万亿

公募将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


中国基金报:在参与社保、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三大支柱建设上,公募基金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张霄岭:20年来,公募基金在社保、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今年4月,公募基金公司为受托管理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合计约4万亿,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比例达到了50%。

在社保方面,从2002年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资产开始遴选委托投资管理人起,基金公司始终是其重要的外部委托管理人。目前,基金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最主要的委托投资资产管理人,在18家管理人中占16席,管理了超过40%的全国社保基金资产,业绩非常优秀,在机构投资者中树立了良好声誉。

从年金方面看,国内企业年金从2005年开始投资运作,目前年金基金22家投资管理人中,11家是公募基金管理人。截至2021年末,基金公司助力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分别实现8.5%、6.9%、7.3%的年均投资收益率。

此外第三支柱养老金方面,自2018年以来,公募基金服务第三支柱建设,养老目标基金提供了养老金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末,已成立141只养老目标基金,存续规模1099亿元,持有人户数300万户,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1.25%。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一,促进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中国养老金融责任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未来15年到30年,中国养老保障改革取向将从“权益积累”为主要融资方式和以第一支柱为主要供给主体的“负债型”养老金体系,逐渐向以“基金积累”为主要特征和三支柱共同发展的“资产型”养老金体系与模式过渡。公募基金管理人将凭借完善的制度设计、严格的行业监管、丰富的投资经验,发挥专业优势,以多元化养老产品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  

第二,助推居民财富结构转型升级。养老目标基金具备理财投资及养老目标双重属性,养老目标基金以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基金优中选优的投资模式,以及中长期稳健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望改变中国家庭的养老资金投资结构,财富配置结构的优化也将大幅度降低投资者的养老风险。  

第三,促进老龄金融产业发展。老龄金融将是中国养老产业的核心引擎,中国也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养老金融市场。养老目标基金的落地将有效地补充我国老龄金融市场的产品空缺,以丰富的风险频谱及不同的退休到期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需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养老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和资本输血。   第四,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因为个人养老金有投资期限长、稳健性较高等特点,公募基金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会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资金,对A股市场的稳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股民炒股”迭代为“基民养基”

多方面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中国基金报:在大资管领域里,相比其他资管产品,公募基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投资群体。你觉得国内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观念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如何更好地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张霄岭:近年来,国内基金投资者的投资理财观念更趋成熟、理性。华安基金在9月最新发布了“Z世代基民洞察报告”,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年轻基民大都投资态度谨慎,专业意识增强,且愿意学习或了解投资理财知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基金投资者理财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理财意识增强,越来越多投资者从“股民炒股”迭代为“基民养基”,选择专业投资机构“代客理财”,基金投资成为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在基金业协会2020年的调研中显示,约40%的受访者将公募基金作为重要性前三的理财工具。第二,投资者的专业理财要求不断升级,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元。更多的投资者开始真正理解收益的来源,有了正确的风险收益观念,并选择更更适合自己风险收益偏好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

第三,从投资单一品种到尝试资产配置。随着基金品类日益丰富,投资者通过交叉持有基金进行分散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逐渐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资趋势。   关于如何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我们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专业机构要尽力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业绩,让投资者通过正确的“投资姿势”真正获益,这个过程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信仰。二是需要精细化的考核,无论证券市场、行业管理、基金公司都要坚持精细化、长期的考核导向。三是投研能力建设和体系建设,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坚持“长期主义”。四是坚持日常的投资者教育和陪伴,坚持用实例和理论结合的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宣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价值观。  

公募基金“以客户为中心”

逆向思维布局、提高基民获得感


中国基金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困扰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一大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与破解之法何在?行业应该如何做?

张霄岭:如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而需要全社会共同长期努力去实现。  

第一,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长牛、慢牛市场更有利于投资者获益,而在熊市、震荡市中,投资者想获得好的收益非常困难。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公募基金可以分享一线资产管理经验、谏言献策,引导理性投资;同时优化制度建设,努力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第二,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公募基金需要帮助投资者理解自身风险偏好,以及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只有投资了合适的产品“买得准”,才可能在市场波动中“拿得住”。目前市场上不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认知差异巨大,对基金产品属性认知不清,频繁买卖,用炒股心态“炒基”,需要更加体系化和科学化的风险分类和投资者适当性甄别。  

第三,科学的业绩考核非常重要。过去国内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名较为粗放,未能有效反映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打榜式考核”、“一味追求规模”等评价机制都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感,甚至有些还存在误导作用。未来,可以考虑增加收益率归因和潜在风险提示,比如考核“规模加权平均业绩”等,以此缓解追涨杀跌情绪。

第四,公募基金要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从客户利益出发,坚持长期主义,适当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市场底部区域推动IPO产品发行,在市场火爆时自我约束。需要从“卖方代销”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转变,重视客户体验,推动基金管理人利益、投研人员利益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借鉴海外成熟经验,优秀的基金产品是“养出来的”,而不是靠IPO营销“发出来的”。

投研、技术和服务等多方面发力

促进公募扩产提效


中国基金报:伴随国民财富增长和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公募基金行业获得了规模的快速增长,普遍面临扩产提效的需求。请谈谈行业未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创新方向?

张霄岭:近年来行业内大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普遍面临着扩产提效的需求,如何扩大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半径成为行业亟待回答的问题。我们觉得,可以在四个方面做创新尝试:

第一,投研工业化。海外同业大都已完成了投研运作的工业化转型,不仅体系严谨,而且规模承载能力更强,单只基金产品的规模和单个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均大幅领先于国内。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在投研组织方式上,将从早期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前工业化或者农业化时代,走向工业化时代。通过更有效的岗位分工协作,更智能的集成平台,更灵敏高效的风控系统,向投研人员赋能,实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的逐渐扩展,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以更经济的成本服务更大规模的居民群体。

第二,科技赋能方面,海外已经在智能投研、风控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尝试,国内金融机构也纷纷借数字化转型建设加大相关投入,这标志着科技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正在进入新的阶段。站在当前,或许前路还不明朗,但站在未来10-20年的长周期来看,科技赋能将是一家领先公募基金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个性化服务。从当前投资者需求变化趋势来看,未来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将呈现出越来越高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公募基金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研发定制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第四,直接触达客户。当前,国内公募基金的获客方式主要依赖代销渠道,而在美国,机构客户直销占比非常高,这或成为国内公募基金未来的探索方向。通过线上或直销等方式,公募基金将更多元、更直接地触达客户、了解客户、服务客户。

打造“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作为行业大型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在锻造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什么体会?

张霄岭:证监会《关于加快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头部机构将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坚持长期主义,努力成为“受人尊敬、让人信服”的行业领跑者。在近年来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华安基金行稳致远、锐意创新,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的长期超额收益。

在投资研究方面,公司着力建设“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推进长效激励机制,持续发挥权益投资优势,着力提升固定收益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青年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华安基金近5年、近7年、近10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分别为87.50%、105.96%、299.92%,均位居全行前列。

在投资者服务方面,公司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体系”,优化迭代组织架构。近年来,公司在零售、机构、互金等各条线优化配置,持续改革,全面提升各业务板块的专业服务能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华安基金保持着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合规稳健经营,持续开拓创新,尊重专业精神。过去二十余年间,公司先后首创了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QDII基金、黄金ETF、公募REITs等八大品类基金产品。延续创新传统,华安基金近年来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在养老FOF、公募REITs、指数ETF等领域前瞻布局,多维度探索管理人“让利型基金产品”,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国泰君安贺青董事长曾多次指导,华安基金未来将坚持“三个始终”,努力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公司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始终把为基金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健收益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始终把投研能力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并积极构筑“综合服务平台、领先数字科技、稳健合规文化”核心能力三支柱,为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舰长


《高端访谈》往期报道


重磅访谈!易方达詹余引:未来基金业生态更多元、更具活力、更有韧性

重磅访谈!华夏基金李一梅: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五大角色”

重磅访谈!广发基金王凡:心系托付 精进能力 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磅!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立足本源,打造具有数智基因的资产管理能力

重磅!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基金业这十年见证了中国金融与实业的相互成就

重磅!嘉实基金经雷:践行积极的长期主义,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性与担当力

重磅!景顺长城总经理康乐:重视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双轮驱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重磅!中欧基金刘建平:以改革、创新、开放踏上公募发展新征程

重磅!富国基金陈戈: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