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Tims中国登陆美股:去年亏3.8亿,5年内要开店到2750家

2022-09-30 10:06

转自:澎湃新闻

  Tims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开盘大跌20%。

  当地时间9月29日,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的中国业务(以下简称“Tims中国”)在纳斯达克开始交易,Tims中国(Nasdaq: THCH)开盘一度跌超27%,收盘跌幅缩窄至8.76%,报收7.29美元,市值约12亿美元。Tims Hortons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NYSE: QSR)则收跌2.46%,报收54.39美元。

  美股29日三大股指大幅下跌,截至收盘,道指跌1.54%,标普500指数跌2.11%,纳指跌2.84%。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6年建立一个由2750家门店组成的盈利网络。”Tims中国董事长Peter Yu表示,此次上市及相关资金将用于继续发展Tims中国的咖啡业务。

  当地时间9月28日,Tims中国发布英文新闻稿称,其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Silver Crest”)的合并已获批并完成。

  此前,美国证监会在8月18日披露,Tims中国将以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方式)的形式登陆纳斯达克。

  此次合并后的公司将保留TH International的名称,其股票代码为“THCH”。通过此次业务合并,Tims中国将获得近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的额外融资。

  Tim Hortons初创于加拿大,2014年被跨国餐饮巨头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RBI”)以110亿美元收购。2018年,Tim Hortons母公司RBI与笛卡尔资本集团(Cartesian Capital Group,LLC)合资成立Tim Hortons中国。2019年,Tim Hortons在中国开设首店。

  截至2021年12月31日,Tims在中国大陆拥有390家门店。其中,Tims中国自营店从2019年末的31家迅速增至2021年末的373家,三年间自营店增长超10倍,但与2026年增至2750家门店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粗略估算,从2022年起,Tims中国平均每年要新开590家店。

  值得注意的是,Tims中国与麦德龙合作开设“Tims Go”,面积在20至80平方米,以外卖自取为主;Tims中国还在中石化易捷开设Tims Express小店。

  资本市场频频向Tims中国抛出橄榄枝,或是其喊出2750店的底气。2020年,Tims中国拿到腾讯的上亿元战略融资,2021年获第二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腾讯增持、中鼎资本跟投。今年3月,Tims中国宣布再获1.94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笛卡尔资本、RBI和Silver Crest Management LLC等。

  资本缘何对Tims青眼相加?

  从RBI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第二季度,Tims分部总收入9.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同比增逾16%,期末共有餐厅5352家,净增长5.7%。财报显示,Tims期内总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额增长以及将商品价格上涨转嫁给加盟商。

  据Silver Crest此前披露的Tims中国数据,2019年至2021年,Tims中国营收分别为5725.7万元、2.1亿元和6.4亿元。

  尽管营收迅速增长,但实际上这家咖啡连锁店在中国尚未盈利,且亏损持续扩大。2019年至2021年,Tims中国净亏损分别为8782.8万元、1.4亿元和3.8亿元。对此,Tims中国将亏损归咎于疫情影响与原材料价格上涨。

  Tims中国主要提供现煮咖啡、拿铁等产品,定价在15元至30元价格带,较其在加拿大“国民咖啡”的定位有所不同。此外,Tims中国延续了加拿大市场的“暖食”策略,提供贝果等烘焙产品。

  但从Tims中国的股价开盘大跌来看,资本市场似乎还有疑虑。就在本周,星巴克中国刚刚宣布达成中国市场开出6000店的目标,并在全球投资者日上宣布未来三年门店增至9000家的扩张图景。8月,本土咖啡连锁品牌瑞幸咖啡披露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达7195家,且第二季度扭亏为盈。中国咖啡市场还有manner这样的“轻量级”追兵。

  今年3月,Tims中国曾自降估值,其合并前估值从16.88亿美元调整至14亿美元。从市值来看,瑞幸粉单(Pink: LKNCY)总市值约47亿美元,星巴克(Nasdaq: SBUX)市值在993亿美元左右,Tims中国能否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还有待时间检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