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授权引进LANIFIBRANOR 有望填补国内NASH市场空白

2022-09-25 00:00

  事件

  2022 年9 月22 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与法国生物制药公司Inventiva 达成Lanifibranor 在大中华区独家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生物制药将支付首付款1200 万美元,以及临床及注册里程碑付款至多4000 万美元;其他潜在付款包括销售里程碑及销售净额的分层提成。

  点评

  Lanifibranor 有望填补中国NASH 市场空白,成为国内第一款获批上市的NASH 口服药。2016 年,我国NASH 患者约3280 万人;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提升的驱动,预计2030 年我国NASH 患者将达到4800 万人。NASH 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肝衰竭等终末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欧美及中国均无正式批准用于治疗NASH 的药物。目前全球共5 款NASH 治疗药物进入临床III 期,其中仅Lanifibranor 和索马鲁肽正在或有计划近期在中国开展临床III 期。Lanifibranor 全球III 期预计2023H2 完成末例受试者入组,我们认为,该药有望于2025H2 在中美申报NDA。

  泛PPAR 激动剂Lanifibranor 综合调节NASH 多个因素,具有BIC潜力。Lanifibranor 结合PPARα、δ及γ全部三种亚型,可调节糖代谢、脂代谢、炎症、纤维化及血管病变,在理论上优于仅激动PPARα 和δ的Elafibranor。NEJM 发表IIb 期临床结果显示,Lanifibranor 1200mg 治疗24 周后,55%患者SAF-A 评分下降≥2 分且纤维化无恶化,与安慰剂组33%相比达到统计学显著性;Lanifibranor 1200mg 组在两项关键次要结局指标NASH 改善且纤维化无恶化,以及纤维化改善至少1 级且NASH 无恶化分别为49%和48%,与安慰剂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肩对肩比较其他小分子口服药,Lanifibranor 疗效最优,具有BIC 潜力。以NASH 改善且无纤维化恶化,和纤维化改善至少1 级且NASH 无恶化两项病理学金标准比较,PPAR 激动剂Elafibranor III 期临床失败,120mg 治疗组两项结果分别为19.2%和24.5%;FXR 激动剂奥贝胆酸的III 期临床结果分别为12%和23%;THRβ 激动剂Resmetirom 的II 期结果分别为24%和29%;SCD-1 抑制剂Aramchol 的II 期结果分别为17%和30%。

  中国生物制药深度布局NASH 领域,产品管线丰富。目前,中国生物制药通过自研与授权引进,已在NASH 布局PPAR、FXR、THR-β 等小分子药物靶点,以及GLP-1、FGF-21 等大分子药物靶点,较全面覆盖了已经概念验证的NASH 靶点。肝病一直是中国生物制药的优势领域。凭借润众和天晴甘美2 款大单品和出色的商业化能力,2021 年中国生物制药在国内肝病市场份额第一,占17%。公司深度布局中国第二大肝病NASH,有望为公司在肝病领域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下扎实基础。

  盈利预测及估值建议

  我们预计中国生物制药22 年、23 年以及24 年的收入分别为297.81 亿、341.52 亿和383.64 亿(此前22-24 年为313.43 亿、354.02 亿、389.03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10.9%,14.7%,12.3%,预计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96 亿、37.76 亿、42.78 亿(此前22-24 年为34.27 亿、47.33 亿、50.48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分别为-77.4%,14.6%和13.3%。我们认为公司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PD-1、安罗替尼、TQG202 等创新药产品的销售。我们维持公司优于大市评级,基于22 年PE 43 倍(此前为22 年45 倍PE),以及港币人民币汇率假设1.16,给予目标价8.82 港币(此前为10.03 港币)。

  风险

  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失败或比预期慢;销售和营销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