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集四十年:从蛇口走向世界的本手和妙手

2022-09-22 00:08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历史性的变革即将展开,中集的故事也将由此启航。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四十余年的江河激荡,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身国际都市。那一年,在深圳的改革前沿阵地蛇口工业区,中集集团正式创立,由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而来。

一个关于集装箱,又不止于集装箱的梦想正在展翅。两年后的1982年,中集正式投产,被视为企业真正的诞生日,也是中集从蛇口走向全球舞台的起点。

40年后的2022年,中集早已跻身世界级制造企业,营收体量达到千亿元规模,自1994年上市以来,保持了28年持续盈利的记录。

中集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表示,四十年期间,中集也经历过生死考验,1986年差点破产,2008年连续15个月没有集装箱订单,2020年遇到疫情冲击,但中集都成功生存下来,而且蜕变成肌体更加健康的企业。

在蛇口中集总部的不远处,是纪念改革先驱以及中集首任董事长袁庚的“时间广场”,广场石碑上刻有知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这是蛇口基因的底色。蛇口工业区先后创造过多个先河,中集正是“蛇口模式”的先锋代表。

在传承和开拓的过程中,中集既有不忘初心、坚守制造业的“本手”,也有勇于变革、拓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妙手”。四十载厚积薄发,企业和城市同步发展,中集面向未来也将继续砥砺前行。

本手:制造业初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这片热土上,制度的智慧孕育了创新、包容的基因,经济特区为深圳注入了活力,使之成为创业者的首选。在这座城市中,人民的智慧得到了解放,创造的激情尽情释放,制造、科技产业蓬勃兴起。在此基础之上,中集、平安、华为等企业诞生在深圳,成长在深圳,他们又和深圳互相成就。

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全球贸易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选择了深圳,也选择了中集。作为中国最早的四家集装箱企业之一,中集在四十多年的起伏变幻之中,改写了世界集装箱产业的格局。

当前,全世界90%以上的集装箱在中国制造,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产业凭借着自身优势,已经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集装箱的产业链从原来所有的材料和零配件包括螺丝钉全部依靠进口,到今天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100%都在中国供应。

在整个历程当中,中集无疑是重要的贡献者,也是重要的牵引者,甚至可以说是引导者。100%从国外的供应链到中国的供应链建设过程当中,中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创业过程中,中集也经历了九死一生,成立投产不久就遇到航运产业的周期性衰退,加上合资企业文化冲突等因素,中集一度在1986年陷入生死边缘。彼时,命运钦点了一位名为麦伯良的年轻人,他预见到了集装箱制造转移的趋势,带领着中集提前布局、重整旗鼓,抓住了全球化市场和周期红利。在1996年,中集就成为全球的集装箱厂,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为了中集的掌舵者。

麦伯良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苦练内功,提升各方面的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中集集装箱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变革,集装箱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转型,原来我们生产一个40英尺的箱,平均需要2分钟,现在只需要78秒,中集集装箱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25%,我们在40年的历程中积累的规模化优势、效率优势、管理优势不会在短时间内丧失。”

发展至今,中集的制造版图也早已不局限于集装箱,形成了千亿级的多元化、全球化业务形态。中集从集装箱起步,逐步拓展至道路运输车辆、能化及食品装备、空港及自动化物流装备、海工装备、中小循环载具、消防救援装备、物流服务等业务,形成以物流及能源领域的制造为基石,以服务为延伸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格局。

同时中集还培育了24个世界冠军产品,有着一长串的领先列表:2004年罐式集装箱全球第一,2005年登机桥年度订单全球第一,2007年道路运输车辆产销全球第一,2008年CNG、LNG、LPG能源储运装备全国第一,在2013年半挂车全球销量第一等等。而中集的计划是,未来要进一步将全球冠军产品从24个拓展到40个。

一方面,中集聚焦在制造业生态,集装箱之外,车辆、能源、物流、海工等板块齐头并进。而每一次产业链的延伸都基于中集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战略眼光。比如,集装箱登顶后,2000年后,中集逐步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专用车制造企业,并将安瑞科收入麾下,进入清洁能源领域。

同时,在智能制造方向上,中集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升级。从简单集装箱开始,至大国重器“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作为制造业的标杆,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工业制造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中集的制造产业链已经对外进行能力输出,形成全球化布局。从集装箱产品的国际化贸易,到2003年以收购美国半挂车企业MONON为起点,中集探索以一家中国总部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全球营运”模式,走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前列,至今中集企业遍布全球各大洲,实体企业超过40家。

今年以来,深圳再次强调制造业立市之本,中集的发展方向与之不谋而合。从集装箱起家,到制造产业链延伸,再聚焦到最核心的制造技术,中集一直坚守制造业初心,可谓本手。

妙手:谋新局和再创业

在围棋术语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能做到棋盘部分区域最优,看到10步以后,可以称为“本手”。若能在局部之外还兼顾全局,能看到数十步、甚至百步以后,方为“妙手”。而只有对“本手”有着深刻理解,才有能力出招“妙手”。

中集在制造业的“本手”基础上,近十年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2021年中集集团迎来史上最佳业绩,进入营收千亿元俱乐部。同时,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高质量成长成为企业和城市新课题。

在全球形势变换下,中集近年来进行新一轮的谋篇布局,形成了“两大妙手”。

“妙手”之一是,中集将大力拓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新增长引擎。这些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领域,以及这些领域的相互协同产业中,目前中集旗下已培育了6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多家省、市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比如,中集集团的能源产业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飙升。其中,中集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至2022年6月30日,该业务累计新签订单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16.8%;在手订单飙升41.7%至173.5亿元。其清洁能源分部中的氢能业务呈现明显的增速,上半年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75%。

又比如,中集基于过去几十年在产线规划和制造方面的深厚功底,孵化出了一家年轻的深圳企业叫前海瑞集科技,涉及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智能数字化产线,为泛钢结构和新能源行业提供全程流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集的产业升级方向和深圳的“20+8”新战略高度吻合。巩固制造业行业地位的同时立足于装备制造业,助力国家战略、解决行业短板,打造出“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新兴战略业务组合。

中集的另一大“妙手”在于引入战投、并推动子公司上市,释放旗下各产业的活力。一方面,2020年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入股中集,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股权变更后,中集长期以来的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结构没有改变,中集依旧保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均衡的制度、市场化的道路,也是中集数次跃升的坚实基石。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集旗下各板块陆续登陆资本市场,自2019中集车辆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市场半挂车制造第一股后,2021年中集车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实现A+H上市;中集安瑞科之子公司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A股独立上市,目前进入上回审核阶段;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计划分拆在A股深交所上市,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大。从业务重构、到资本动作,两大“妙手”助力中集穿越周期,这也是中集的再次创业。

《可复制的世界冠军》一书中描述道:“中集成立30年,麦伯良用15年改变了世界集装箱的竞争格局,主导了集装箱产业的整合与集团化营运;后面15年,他培育了中集多元化体系,基本实现从简单制造到系统集成的产业升级,形成物流与能化两大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力推集团系统的升级。

历史上,中集为中国制造贡献了现代企业结构、产业整合、分层管理、集团化营运、以及精益管理的系统思想。目前,六万中集人正朝着他们既定的方向奋力前行,虽然路途艰辛,但我们能够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力量。那是中集的共同事业,是中国制造的梦想。”

在近十年中,中集进一步向科技制造企业推进,眼下中集继续践行长期主义,面向未来提出了“高质量的、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率领着7万人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

回望40年的企业文化和传承,麦伯良认为:“在过去高速稳定地发展之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远’,即高质量发展,这是最有难度和挑战的,也是最重要的。”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四十年,中集迎来里程碑和新起点,也将以改革的初心继往开来。

(作者:乙晴 )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