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深度解析:看懂“MLF+存款利率”的组合拳

2022-09-15 15:27

事件

9月15日,央行开展MLF操作,实际投放4000亿元,净回笼2000亿;中标利率分别报2.75%,与上期持平。

核心观点

9月MLF“缩量平价”操作符合市场预期。8月的降息“预支”,使得市场对此次MLF续作关注度不高。一方面,在美国核心CPI意外攀升、联储加息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国内连续降息概率不高;另一方面,同业存单与MLF利率持续下行,说明中长期流动仍较为充裕,缩量操作亦在情理之中。

MLF利率平价操作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从国内来看,年内MLF利率已下调两次,累计降幅达20BP。降息的目的一是引导资金成本下行,二是提振市场信心。在8月意外降息的基础上,当前的政策重点倾向于打通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链条,实现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目标。

人民币汇率显然是当前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人民币汇率自8月降息以来快速贬值,海外风险提升起到核心作用。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高于市场预期的8.1%,并且此次CPI意外走高是核心通胀拉升导致,引起市场对联储9月加息加码的恐惧,人民币汇率被动式贬值风险加剧。在当前美元指数持续冲高的预期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稳增长”的同时,兼顾币值的外部稳定(即:稳定汇率),因此保持降息节奏,平衡多重目标是央行此次MLF操作的核心考虑。

MLF缩量续作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上月MLF进行了缩量续作,但同业存单利率与MLF利率间的缺口仍在走阔,并未如期收敛,说明中长期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近期,央行多次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即在防止资金淤积产生的空转套利风险。基于此,此次MLF继续缩量,持续回笼流动性,符合市场预期。

降准最早将见于10月。继8月降息之后,市场关于降准的呼声渐起。我们在中期报告中提示了下半年降准降息的可能,目前来看,尽管流动性保持充裕,但降准的可能性仍在。一方面,8·24国常会确定将于10月增发5000亿专项债结存额度,并增设3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这些举措将对市场流动性形成回笼效应,此外11月MLF将有万亿规模的到期回笼,创下年内“洪峰”,亦对流动性形成挑战;另一方面,引导实体经济贷款利率下行是央行“宽信用”的重要抓手,相比MLF续作,降准释放的中长期资金具有成本优势,有利于银行控制负债端成本,进而向资产端传导,实现贷款利率下行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四季度仍有可能降准,时间或将安排在10月。

存款利率下调意在推动“宽信用”进程。自14晚,多家媒体报道国有大行将于9月15日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据称,此次下调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利率品种,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将下调15个基点。

此次下调存款利率并不意外,央行上月已有“剧透”。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对此我们在解读报告中已重点提示。因此,在LPR调降之后,存款利率相应调降应在情理之中。

从不同品种的降幅来看,3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激励银行信贷投放意愿,确保“宽信用”顺利进行。尽管8月金融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改善,但基础不牢,政策性金融工具引导下的基建贷款或占主要部分,企业内生融资需求仍待加强。当前,国有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之差有50BP,存在压降空间。上月,5年期LPR下行15BP,银行息差缩减、经营承压,此次重点调降中长期存款利率,有助于激励银行信贷投放意愿,推动“宽信用”的顺利进行。

结论:此次MLF操作在市场预料之中。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调降存款利率的组合拳,说明央行在维护汇率稳定的同时,践行“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政策思路。对于市场而言,存款利率的调降有利于银行板块,并为LPR的进一步下行埋下伏笔;央行“稳信用”目标坚定,这对保持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持续有利;汇率走势保持被动贬值特征,货币政策短期将兼顾“维护汇率稳定”这一目标,人民币大幅走贬概率不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海外波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