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真实生物“逆袭”:创始人煤矿起家,10 年前买下阿兹夫定

2022-08-12 16:44

头顶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光环,真实生物的资本化之路备受关注。

7 月 15 日,真实生物宣布,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已正式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申请。10 天后,阿兹夫定便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上市。

8 月 2 日,真实生物在平顶山举办 " 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投产仪式 "。8 月 4 日,港交所披露了真实生物递交的上市申请书,此时距离阿兹夫定拿到上市批文也仅 10 日,可谓神速。

实际上,向资本市场冲击之前,真实生物已经名声大噪。在 2020 年仅有其他收入 6.8 万的情况下,借着阿兹夫定针对新冠治疗的早期临床数据,迅速获得各路资本的关注,一年多时间获得两轮合计 7.12 亿元融资。

然而,进度上拨得头筹,并不意味着真实生物可坐享商业化红利。券商研报显示,全球已有 4 款新冠口服药上市,阿兹夫定之前辉瑞的 Paxlovid 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而目前国内在研的新冠口服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还有 10 款。

这场商业化竞逐中,单看真实生物的 " 家底 ",现有资源很难有力推动阿兹夫定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工作。据招股书,截至 2021 年底,真实生物总资产仅有 1.41 亿元,经营亏损高达 1.17 亿元,截至今年 5 月末的在手现金为 2.63 亿元。

因此,找来复星医药这个合作伙伴分担压力,原因正在此处。但如果商业化动作较慢,真实生物依靠阿兹夫定抢占的先机,仍有可能很快被后来者 " 抹平 "。

创始人半路转道医药领域

在真实生物的招股书中,有关创始人王朝阳的介绍较为简单。

招股书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朝阳,河南平顶山人。IPO 前,王朝阳持股 48.61%,真实生物董事长兼 CEO 杜锦发持股 17.55%。

2012 年 9 月,王朝阳创立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自 2012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担任河南真实的董事及法定代表人,在现任董事长兼 CEO 杜锦发加入之前,负责集团的决策及制定发展战略。

2019 年 9 月起,王朝阳曾担任非执行董事,但在真实生物赴港上市前已经辞任,目前并未在真实生物担任董监高职务。

另据披露,王朝阳还自 2013 年起担任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自 2017 年 11 月 28 日起担任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的副会长。

在真实生物这块业务之外,王朝阳还从事其他产业,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租赁、资产拍卖、焦油深加工、煤炭产品制售。

比如根据招股书,真实生物在河南向平顶山兴宇 ( 一家由王朝阳间接拥有 80% 权益的公司 ) 租赁了总建筑面积约为 2.23 万平方米的物业用于运营。

除了招股书披露的上述履历,根据媒体报道,不懂医药的王朝阳从矿业起家再到进入制药领域,创业经历十分丰富。

天眼查显示,王朝阳共控制 18 家企业,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煤炭、金融及化工等领域。截至目前,上述 18 家企业中已注销 7 家。

梳理上述王朝阳名下公司,最早在 2003 年,其出资成立了平顶山市宝源焦化,并通过宝源焦化持有两家煤业公司,其中一家目前仍在正常运营,另一家已于 2019 年注销。

2007 年,王朝阳与人合伙成立了嵩县聚鑫矿业,该公司目前也已经注销,同一时间设立的平顶山市石龙区金井煤业仍然存续。

2008 年,北京兴宇中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 兴宇中科 ")成立,王朝阳持股 95%。两年后,兴宇中科对外投资成立了河南省朝阳置业有限公司、河南照邦置业有限公司,主业皆是房地产开发。

不过,王朝阳的这些产业经营状况可能并不乐观。有消息称,照邦置业曾在 2016 年拿下平顶山市西高皇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但 6 年过去了,该项目至今仍未完成。

并且天眼查显示,上述王朝阳持股 95.5% 的朝阳置业多次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当前被执行总金额约 2.03 亿元;宝源焦化历史上也有 5 次被强制执行记录,金额合计为 1207 万元。

2011 年,在传统产业中发展的王朝阳,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问题。

平顶山日报的一篇报道提及,由于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得到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给安全监管构成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出台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措施,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次大跨度的转型中,王朝阳迎来了他人生创业的又一个新阶段,开始进军新药研发领域。

阿兹夫定的前世今生

创始人半路出家,没有医药背景,然而在新冠药物研发这场大赛中,为何走在前面的却是真实生物呢?

要知道竞争对手君实生物、拓新药业等一大批从事新冠口服药研发的企业早已上市,具备成熟的研发体系和丰富研发管线,理论上资源和技术储备都胜过真实生物。

实际上,王朝阳的真实生物能在创新药研发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上走的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提早拿到了阿兹夫定的知识产权,以及多位光环披身的科学大牛的加盟。

阿兹夫定的发明人为常俊标,其当时的身份是郑州大学副校长兼化学系教授。根据平顶山日报上述报道,从 2003 年起,常俊标就开始研发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阿兹夫定,后在 2009 年取得了化合物专利。

2011 年,常俊标从郑大的实验室转化出来了阿兹夫定项目,找到王朝阳一起落地,北京兴宇中科以 4000 万元买下了阿兹夫定的全部专利。

2012 年真实生物成立后,兴宇中科再度与郑州大学进一步订立补充协议,将相关知识产权转让予真实生物。

2013 年,真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 1 类新药阿兹夫定获得 I 期临床批件,第二年在国内开启了临床 I 期试验,两年后启动Ⅱ期临床试验。

此时,阿兹夫定的商业化方向是 " 广谱抗病毒、治疗艾滋病 " 为主。不过王朝阳明白,医药领域自己不懂,要走通从化合物到上市新药的转化之路就只能借智借力。" 我一定要把人请过来。只要杜博士来了,这事就能成。"

王朝阳口中的杜博士是曾在美国工作的杜锦发。据悉,杜锦发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博士,在美国拥有 23 年新药研发经历,曾担任 Pharmasset(后被吉利德收购)高级主任科学家,基本成就了吉利德向 TOP10 药企的转变。

后来,真实生物又先后挖来了曾经美国默克的首席科学家、后来担任石药集团副总裁的党群博士,以及现任真实生物副总裁的郭昌月博士和李磐博士。

新冠疫情出现后,2020 年 2 月,阿兹夫定被发现可以抗新冠病毒后,当年 4 月便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抗新冠病毒Ⅲ期临床试验。

这也成为了真实生物的转折点。2021 年 2 月,借着阿兹夫定针对新冠治疗的早期临床数据,真实生物迅速吸引资本关注,完成 1.49 亿元的 A 轮融资。

随着阿兹夫定进入三期临床,更多资本涌向真实生物。2022 年 4 月 5.63 亿元 B 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约 35.6 亿元,投资方为盈科资本、倚锋资本、亚商资本、富强金融、上海迪赛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从招股书可知,在外部资金进入之前,真实生物处于 " 入不敷出 " 的状态。因为除了后来对新冠病毒疗效较好的阿兹夫定外,公司进度最快的是抗肿瘤药物哆希替尼,目前尚处在 I 期临床,距离上市较远。

尽管阿兹夫定作为抗 HIV 药物在 2021 年 7 月获批上市,但并没有创造多少营收。

2020 年初至 2022 年 5 月末,真实生物累计收入 989.5 万元,其中 643.4 万元为汇兑收益净额,其余还有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等;同期公司累计研发支出为 2.84 亿元,累计亏损 5.66 亿元。

截至今年 5 月末,真实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约 2.63 亿元。以 2022 年前 5 个月 1.14 亿元研发支出的 " 烧钱 " 速度来看,这些资金支持不了多久。因此,抓住阿兹夫定片上市的窗口期去资本市场募资,成了真实生物最紧要的事。

商业化红利有多大空间?

如果仅看财务数据,真实生物的过往业绩乏善可陈。其未来的最大亮点,不外乎是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上市后的销售表现。

据招股书,商业化方面,真实生物已做好充分准备以启动阿兹夫定的商业销售。

7 月 25 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真实生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推进双方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产业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

据公告,真实生物将负责阿兹夫定的临床前研究(如需)和工艺、生产、质量方面的研究,并承担相应的费用;复星医药则负责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开展附条件批准后的临床试验,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新冠口服药被视为抗疫的最后一块拼图,据方正证券预测,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约为 420 亿元。

辉瑞 2022 年 1 季度报显示,去年 12 月 22 日 FDA 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的新冠口服药 Paxlovid,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 14.7 亿美元的收入。

业内预计,阿兹夫定片在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盛名下,有望为真实生物业绩增色不少。不过从真实生物列出超过 60 页的风险因素分析,现在来判定市场空间还尚早。

综合来看,疫情持续时间、病毒的突变、患者服药意愿、政府采购价格、复星等合作方的努力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阿兹夫定的销售。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公司面临来自全球制药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已经有 50 家公司将治疗新冠的抗病毒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开发阶段,国内包括开拓药业、先声药业、前沿生物、腾盛博药及君实生物等 10 余家企业在推进各自的新冠口服药临床试验。

简单对比,和跨国制药巨头相比,真 实生物的阿兹夫定拥有价格优势,和国内同行相比占得先机。 但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真实生物能否将先发优势转化成真正的收入,目前而言尚未可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