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7-18 07:48
民营是自己人。
我一定要把这句话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
什么是自己人?
我的老爸是一位军人,天大的事都冷静得如同钢化玻璃。
我在外面鬼混了几年难得回次家,老爸只是淡淡地一句:回来了,快吃饭吧。一点戏份也没有。其实,我每次离开家时,老爸一直都在窗口注视着我的背影,这就是自己人。自己人是爱。
既然民营是自己人,为什么直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专家教授发文批判民营剥削的本质?既然民营是自己人,为什么直到今天为止,还不能享受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
这是因为,经典的理论裹住了我们前进的步履,我们几十年来缺少理论上的建树,缺少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自强;而经典的理论与现实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发生冲撞。
我赞美这样的口号
经典理论要为我所用,它必须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时代。
严格地说《资本论》并不是纯经济学的专著,它关注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
它是近二百年前,在欧洲蒸汽机工业革命背景下对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探索。二百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从蒸汽机到自动化、再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而我们的基础理论,我们的精神境界,还停留在二百年前的塞纳河畔。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那就让今天的经济基础来改变二百年前的上层建筑吧。
离开了市场关系去谈劳动价值毫无意义
民营当然是自己人。
那又如何理解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呢?
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离开了市场的交换形式下的纯粹劳动,是伦理学的、人本主义意义上的劳动;而不是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市场关系中劳动。在现代经济中,离开了市场关系去谈劳动价值毫无意义。所以,劳动价值无法量化,它就是一个概念,不具有工具性、指标性。
比如,你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这当然是你的劳动价值,如果有人偷跑了你的书,那叫无偿占有劳动,是掠夺;如果拿走书的是你的主人,那这是压迫;如果有人给了你一笔稿费,又把书拿去卖了,那么,卖书高于你稿费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了,这是剥削。
这不是很有道理吗?其实,由资本启动的一个生产过程,要素太多太多了,哪里有这么简单?但是《资本论》就是这么简单,它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推导。
如果你写书时,老板买断了你的工作时间,提供住房、打印机、资料、推广、再与平台签约在网上发布了,这个剩余价值怎么算?工薪之外的都是利润吗?扣除了全部成本之外的收入都是你的价值创造吗?如此简单的错误,我们坚守了二百年。
所以,在今天看来,剩余价值更多的是伦理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从经济的、市场化的过程看,剩余价值毫无价值,因为它不可量化。所以,分配也必然地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由伟大的同情心去决定。事实上,没有资本推动的社会,必然衰亡,因为,人类历史早已经跨越了农耕社会,时代前进了。
谁剥削了机器人?
虽然如此,这里还是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
如果说劳动是一种价值,那它的实现也是在社会关系中完成的,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如果没有任何人买你的书,那你的劳动价值的实现率是零,你的劳动分文不值,是无效劳动。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理论价值转换为交换价值,是一个市场化的供求过程,劳动只是生产成本,它本身不构成也不决定价值,相反,劳动密度越高,成本也越高,不但没什么剩余,而且会亏损。密集型的劳动在竞争中必将被淘汰,它渴望被剥削也没有机会。在未来,简单的劳动将完全被机器所替代,那么,请问,又是谁剥削了机器人?谁也没剥削,因为剥削这个词语是人本主人的,是伦理学的,而它的经济学的支点是一个逻辑错误。
这样就清楚了,劳动与资本共同构成了成本,而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换,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在这种意义上不存在剩余价值,因为决定分配关系的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而是供求关系。
资本越少,工薪越低
当资本供应多时,一工难求,劳动者的工薪就会提高;你把资本统统干掉了,市场缺少流动性,投资不足,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资出现了负增长;那么,市场对劳动的需求减少了,不但工薪上不去,还会引起普遍性的失业,至少会出现是统计局所谓的“摩擦性失业”吧?
这就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真相。
我们说民营是自家人,这是真诚的话语,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是1.5亿市场主体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蓝天,其中的1亿是个体工商户。是他们将自己一辈子积累起来的微薄的“资本”,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何罪之有?民营向国家纳税,创造了85%的就业,65%的税收,他们不是人民吗?他们才是市场经济下的人民,是法治经济下的江山,他们是自己人。
请善待民营,公平公正,因为他们是自己人。
他们的兴衰冷暖将决定着中国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