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晶盛机电:台灣國泰投信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62家机构于7月7日调研我司

2022-07-17 05:41

2022年7月8日晶盛机电(300316)发布公告称台灣國泰投信有限公司張喬詠、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项陈媛、上海保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林建军、LYGH CapitalRaymond Hu、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睿 孙浩中、广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刘夕黎、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温震宇、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施柳 张媛、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祁善斌 张英、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左剑 章俊、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张荫先 王修宝 潘逸君、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孙清华、中金香港资产管理刘昊聪、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桑永亮 王戈、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部刘杰、广州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黄勇、Willing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刘嘉木、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程沅 张朱霖 吴兴喆 柏正奇 唐亮、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杨一、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孙玮、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张玮 朱小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自营王文宝、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张胜记、Binyuan CapitalHailiang Chen、UG Investment HKTaylor Chen、中国人民养老保险孙楠、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张宇滨、PAG InvestmentMark、杭州银行理财子李芳芳、天风证券股份公司张钰莹、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杨朝晖、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吴佩苇 吴佩苇、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陈渤阳、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张沛、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刘海彬 赵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钱文礼、Point72Yang Sean Bai、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陈亚博 周薇、华创证券自营部贾远、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霄、瑞豐證券有限公司毛琼佩、Parantoux CapitalBob Hu、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曹舜卿 陈文、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马绮雯、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康睿强、中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梦遥、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赵永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马凌云、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陈晓翔、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袁之渿、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程剑、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祝建辉、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陆莎莎 王瑾、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黄伟、东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杨恒、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魏小雪、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樊孝林、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黄建平、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赵大震、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姜朔、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窦萍华、海南陆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来毅峰 张小波于2022年7月7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基本经营情况回顾.

答:晶盛机电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硅、蓝宝石、碳化硅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开发出一系列关键设备,并延伸到化合物衬底材料领域。在硅材料领域,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光伏和集成电路领域两大产业的系列关键设备,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晶体加工设备、晶片加工设备、CVD设备、叠瓦组件设备等;在蓝宝石领域,公司可提供满足LED照明衬底材料和窗口材料所需的蓝宝石晶锭、晶棒和晶片;在碳化硅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碳化硅长晶、抛光、外延设备以及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片。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以高纯石英坩埚、金刚线、半导体阀门、管件、磁流体、精密零部件为主的产品体系,以配套半导体和光伏设备所需关键零部件及产业链所需核心辅材耗材方面的需求;以材料生产及加工装备链为主线,实现各装备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联通,向客户提供精益制造+数字化+AI大数据的解决方案;搭建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在客户集中的区域成立服务中心,实现售后+配件+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全方位的本地化服务,通过行业领先的专业能力和超越客户需求的服务,实现客户设备价值最大化。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尺寸硅片推动的技术升级驱动,光伏硅片厂商积极推进扩产进度。随着全球半导体需求回归高景气,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上游硅片产能紧缺,加速半导体硅片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在蓝宝石领域,受益于LED和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增长,蓝宝石材料需求量持续快速增加。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市场开拓,提升服务品质,实现订单量、营业收入规模及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1亿元,同比增长5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99.46%。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2亿元,同比增长11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亿元。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新签设备(含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及其服务合同超40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总计222.37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13.43亿元(以上合同金额均含增值税)。


问: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具体的交付周期如何?公司产能能否满足客户需求?

答:公司按照对应合同的具体约定交付计划执行,与下游客户的扩产进度相匹配。公司提前布局并实施“稳健批量”和“柔性快速”双模制造管理模式,持续强化精益生产和全流程质量管理,打造高效率的生产制造过程和装配零缺陷的产品交付能力。以价值流图为导向,以现场为中心,推行拉动生产,实现产能和质量提升。在满足客户交付要求的同时大幅度优化了库存管理和现场精益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产品质量和生产的先期策划(APQP),系统化地在生产交付过程中建立全流程的质量管控。目前公司的产能能够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问:请介绍公司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布局情况?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答:半导体设备主要分为硅片制造、芯片制造、封装制造三大主要环节设备,公司所生产的设备主要用于半导体硅片的生长和加工,属于硅片制造环节设备,同时在部分工艺环节布局至芯片制造和封装制造端。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国际产能不断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我国大陆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持续扩张,各大厂商均纷纷布局扩产计划,但设备国产化率低,综合考虑产业链安全、采购难度、售后服务响应、设备性价比、政策支持等因素,设备国产替代是国内设备厂商和晶圆厂商长期共同推进的主题。在半导体8-12英寸大硅片设备领域,公司产品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等环节已基本实现8英寸设备的全覆盖,12英寸长晶、切片、研磨、抛光等设备也已实现批量销售,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与国内主要半导体硅片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包括中环股份、有研半导体、新昇、奕斯伟、金瑞泓、合晶科技、中晶科技、神工股份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与公司保持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问:公司目前在辅材耗材端的布局如何?

答:公司建立了以高纯石英坩埚、金刚线、半导体阀门、管件、磁流体、精密零部件为主的产品体系,以配套半导体和光伏设备所需关键零部件及产业链所需核心辅材耗材方面的需求。2021年光伏和半导体行业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配套的辅材耗材和核心零部件需求也很旺盛,相关经营业绩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问:公司所涉及的各个板块都在快速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和对客户需求深度挖掘的双轮驱动模式实施研发创新,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以确保公司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公司积极推进研发平台的搭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工业4.0方向的浙江省省级重点研究院、浙江省晶盛机电晶体生长装备研究院、浙江省外专工作站及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等研究平台,同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4个研发中心,其中1个海外研发中心,9个专业研究所,2个专业研发部和2个专业实验室。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5,357.8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3%,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5.65%。2021年,公司新增获授权的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有有效专利512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2)人才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研发与管理团队,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省级重点研究院等科研人才平台,以及一支专业化程度高、应用经验丰富、执行力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这些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进行持续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基石。面对新机遇,近年来公司持续建立以任职资格为基础开发差异化人才发展路径;以价值评估、企业文化价值观为基础挖掘员工激励要素,服务于人力资源保值与增值的人才发展模式。通过晶盛学堂等方式开展流程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培训营进行公司质量队伍、研发项目队伍及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夯实公司内控体系,提升研发项目管理能力,为客户的持续满意保驾护航。公司对技术、业务骨干、中层管理等核心员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相结合,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末,公司专业人才队伍拥有博士及博士后22人,硕士168人。(3)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公司成立十五年来始终坚持以“打造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先企业,发展绿色智能高科技制造产业”为企业使命,贯彻“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发展战略,围绕“坦诚乐观、忠诚奉献、奋斗为本、成就伙伴、开拓创新、共铸辉煌”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及组织,不断提高员工凝聚力,促进团队协作,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实现“科技之晶、盛誉天下”的企业愿景。公司积极强化企业组织能力的建设,以保障公司战略的落地。建立了核心增值流、业务监控流、赋能支持流三大类流程运行体系,坚持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差异化竞争,推行精益生产,倡导质量零缺陷,以FMEA工具、先期策划(APQP)为抓手,全面提升过程能力和质量水平,形成了技术领先、规模化制造的双重优势,同时建立了“HR平台,专家,BP”三支柱的人力资源运行体系,来持续提升组织效能和培养接班人。(4)先进制造和质量管理能力。公司创建技术与规模双领先的质量管理模式,实施“稳健批量”和“柔性快速”双模制造管理模式,持续强化精益生产和全流程质量管理,打造高效率的生产制造过程和装配零缺陷的产品交付能力。以价值流图为导向,以现场为中心,推行拉动生产,实现产能和质量提升。在满足客户交付要求的同时大幅度优化了库存管理和现场精益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产品质量和生产的先期策划(APQP),系统化地在生产交付过程中建立全流程的质量管控。(5)品牌影响力和客户优势。公司自创建以来,通过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服务,在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领域高端客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声誉。公司是连续5年的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十强单位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十强单位。2020年,公司获得“浙江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评为“浙江省第四批创新型领军企业”。2021年,公司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50强,浙江省第四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全自动单晶炉系列产品入选国家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中环股份、有研新材、合晶科技、上海新昇、奕斯伟、高景太阳能、双良节能、晶科能源、上机数控、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并与公司保持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问:如何看待光伏行业的需求?海外市场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对公司的业绩是否会有影响?

答:光伏设备而言,其需求来自终端光伏装机需求和技术迭代带来的更新需求。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带动硅片厂商持续扩产,除了新增的产能外,存量产能替换也会带来一部分设备需求,特别是大尺寸、薄片化的先进产能扩产。同时,在大尺寸硅片降本增效的优势下,下游硅片企业在规模化竞争中将持续刺激先进产能扩产需求,光伏设备行业具备高成长和高技术迭代属性。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全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光伏产业以其清洁高效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在政策鼓励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由最初的政策依赖、体量扩张逐步转型为效率优先、技术引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公司将紧抓行业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光伏长晶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的市场开拓,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品质,加强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推广,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


晶盛机电主营业务:晶体生长、加工装备研发制造和蓝宝石材料生产

晶盛机电2022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9.52亿元,同比上升114.03%;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上升57.13%;扣非净利润4.32亿元,同比上升78.35%;负债率59.96%,投资收益827.42万元,财务费用-414.03万元,毛利率39.9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9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4.38。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图片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3.3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3.09亿,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晶盛机电(300316)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存货/营收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5星,好价格指标2星,综合指标2.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