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7-13 19:14
作者 | 扶苏
编辑 | 小白
去过祖国宝岛台湾旅游的老铁们,一定会对城市街头浩浩荡荡的“机车”大军印象深刻。
台湾地区当地人俗称的“机车”,也就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
2022年4月,台湾地区出现了有史以来首家通过SPAC方式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后者正是台湾地区“换电”电动自行车龙头GOGORO INC(GGR.US)。
Gogoro成立于2011年,其商业模式的特色在于为电动自行车建立了“换电”网络,即下图所示的电池交换机柜。
(Gogoro换电机柜)
据披露,公司在全台湾地区布局了超过2,000个换电站点,拥有超过1万个电池交换机柜,投入使用的电池超过97万颗。
公司官网称,在台湾地区的六个主要城市内,用户基本上骑行3分钟就能达到临近的换电站点。
在上市前,Gogoro已经是台湾地区知名的科技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022年4月6日,Gogoro以SPAC合并的方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日,公司收盘价14.0美元,市值超过34亿美元。
公司上市不久后股价便一路下滑,一度跌至4.1美元的低点,较上市时已损失超过七成的市值。
(来源:Google Finance)
不过,6月份以来,公司股价略有回暖的迹象。
股价的起色或许与公司获大行看好有关。6月8日,花旗集团(C.N)的分析师发布了公司的首次覆盖研报,并给予“买入”评价,目标价为8.6美元。
(花旗“买入”研报)
截至7月12日,公司收盘价为6.1美元,仍较花旗目标价有较大差距。
做空机构反驳花旗,认为预测不切实际
做空机构Bonitas Research(“做空机构”)却与花旗有着不同的观点。
7月12日,做空机构发布公开报告称,Gogoro的股价已经较近期低点反弹了50%以上,其认为公司股价已经过高,未来有很大的下跌空间。
(一) 即将披露的二季度业绩不利
花旗青睐公司的原因之一,是后者披露的一季度业绩表现相当不错。
公司财报称,2022年一季度,其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高达57%。花旗因此认为,公司具有“强劲增长前景”。
但做空机构认为,花旗对公司的销售预期过于乐观,并引用了最新的外部数据,反驳花旗的结论。
做空机构称,每辆在台湾地区出售的车辆,都需要及时在台湾地区官方机构登记。同时,官方机构每月会按厂商分类发布最新的车辆登记数,这些数据是免费公开的。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公司的新车登记量同比下降20%至1.5万辆,为2019年以来最差的二季度表现。
做空机构还指出,公司的新车注册量虽然在2022年一季度同比大增,但结合二季度的黯淡表现,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新车注册量仅同比增长3%。
目前,公司尚未披露二季度财报。而即将披露的财报,或将成为公司短期内股价下跌的催化剂。
(二) 花旗的销售预测不切实际
做空机构认为,即便抛开二季度销售数据不谈,花旗基于过去财报信息对公司的预测,也很不切实际。
根据花旗研报,其预计公司2022年在台湾地区的销售量为8.6万辆。
按照花旗的预测,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每月至少售出9600台电动自行车,才能满足这一目标。
而纵观公司过去30个月的销售数据,这个数字只实现过一次。
此外,花旗表示极为看好公司的“换电”商业模式,认为公司将得益于其在“换电”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先发优势。
花旗研报还给出了公司接下来数年内乐观的销售预测,而这一预测的关键假设是:公司在台湾地区的“换电”电动自行车市场拥有97%的份额。
但做空机构指出,根据台湾地区官方机构的数据,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换电”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至97%以下。
公司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在于台湾地区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商,开始尝试“换电”这一商业模式。
光阳工业(2206.TW)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以“iONEX”品牌销售电动自行车,近期大规模地推出了自己的换电站点。
值得一提的是,各电动自行车厂商推出的换电机柜虽然外表相似,但电池是互不兼容的。
这意味着抢夺新“换电”用户对于厂商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一旦获得这些高粘度的用户,后者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为厂商带来收入。
(左图:Gogoro换电机柜;右图:iONEX换电机柜)
此外,光阳工业是传统电动自行车领域的龙头,在台湾地区拥有近30%的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内,公司与光阳工业将在争夺“换电”新用户方面,展开激烈的厮杀。
做空机构指出,最新加入“换电”竞争的光阳工业,已经给公司的毛利率带来了压力。
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13.7%,远低于其此前预计的毛利率水平20.9%。
综上,花旗对公司的未来预期过于乐观,仿佛对公司的实际销售情况、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以及财务指标压力视而不见。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