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讲述 | 走出小区第一天,看到停在树下的“老家伙”,我既激动又心疼

2022-05-27 16:36

5月25日起,在维持各区街镇现有就医保障车辆的基础上,上海再投放2000辆出租车车辆,满足市民就医、离沪的出行需求。

在沉寂了一两个月之后,昔日一直在路上穿梭往返的驾驶员回到了熟悉的申城街头,感受它在经历艰难时刻后,慢慢地恢复元气。强生出租406车队驾驶员张听向记者讲述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讲述人:强生出租406车队驾驶员 张听 70后

3月24日小区封控时,我怎么也没想到,再次出门已是5月下旬。

我是上海崇明人,2003年为了养家糊口,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来到强生出租应聘驾驶员,入职后一直做到了现在。近20年的工龄,在其他行业也许算是老师傅了。不过,身处从业者年龄偏大的出租车市场,我还不敢接受这个称呼。

封控在家的日子,没有特别焦虑。首先是公司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出租车驾驶员每个月要缴纳车辆承包费,考虑到特殊时期没有经营收入,强生规定对封控在家无法出车的驾驶员减免承包费,这让大家卸下了心头重担。二来,得知小区居委缺人手,从3月25日开始,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参与排摸人员、协助核酸检测等工作。有事儿做,也就不觉得难熬了。

在4月份的时候,有一批同事已经早早地返岗,穿着大白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口罩,在各个街道日夜驻守,服务着有就医需求的居民们。看着他们,我们也有些急切,期盼着早日解封、重新握住方向盘的那一天。

5月23日,我兴奋地收到了通知!上海计划再释放2000辆出租车运力,其中,强生先行恢复900辆。市民不仅可以通过街道预约,还可以通过叫车热线及线上平台、扬招等方式,呼叫出租车。

在和居委沟通后,时隔两个月,我终于走出了小区,迫不及待奔向停放在附近大树下的出租车。看到它时,既有“重逢”的激动,又觉得内心充满了心疼。这位陪伴我与另一位同事多年的“老家伙”,都有点让我认不出来了。因为长时间停放,经受风吹雨打无人照料,它的身上落满了灰尘和树叶,还沾上了鸟屎。往常,我和同事都很爱护它,总是要比别人擦得干净一些。现在这一看,十分舍不得,赶紧把树叶拿掉,拿起抹布开始清理。

经过车辆消毒、岗前防疫培训及测试等流程,24日晚上,我进入了预约接单工作模式。第一单是从杨浦新江湾城到虹桥火车站。乘客是一名30岁不到的女性,来上海的时间并不长。得知可以回家后,在车次有限的情况下,随时候着时间点刷购票网站,经过艰辛的抢票总算是买到了。随后,她又开始寻找可以去火车站的交通方式。她说,原先还有些忐忑,生怕约不到车,等到我打电话过去确认时,心一下就定了,可以回家了。

这两天,接到的单子不算多,大概不到20单。因为市民活动范围有限,或是对出租车运力释放不是很清楚,所以扬招单很少,还是以网上预约的就医和离沪需求为主。离沪的人里,有归家的外地学生,还有辞职回乡的年轻人。有一个女生,经历疫情后,心态有所转变,想要回离家近的地方工作。我问她,等上海稳定下来,还会不会回来。她说,如果在家乡发展不好的话,还是会考虑来上海。

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我们也在努力地适应。比如,每天新增一次核酸检测和两次抗原检测。到达核酸检测点位后,要先观察是一人一管还是混管采样,如果是混管模式,那就要重新找点位。因为如果一旦混管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出车。我们车队有自己的沟通群,大家会互通核酸检测、吃饭点等方面的信息。听说,最近在为保供车辆提供40个充电点位基础上,又陆续开放了一批充电站,我感到一切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市民的用车需求正在恢复和上升,熟悉的生活总会回来。不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出门载客,当下最实在的,就是认真做好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讲述时间:2022.5.27 本报记者 束涵 整理)

栏目主编:陈玺撼

本文作者:束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