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5-16 10:40
4月新增社融大幅下降,贷款的疲弱是最重要的拖累项,即“信用紧”。但同时,M2增速明显回升,货币总体宽松。支撑货币宽松的主要因素是央行利润的上缴和财政的发力,即“财政宽”。向前看,疫情仍是制约信用扩张的主变量,但货币供给充裕,无论是从经济基本面还是从流动性供给来看,贷款利率以及金融市场长端利率均有下降空间。
4月新增社融同比明显减少、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央行发布4月货币金融数据,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94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是拖累社融增长的主要项目。4月社融增速存量增速从10.6%回落到10.2%,贷款余额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10.9%。
拖累社融增长最大的一项是疲弱的贷款,各项贷款需求均较为乏力。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各个分项几乎全面下行。具体来, 4月居民住房贷款净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4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此外,居民经营贷款、短期消费贷款也均同比减少。唯一保持同比多增的是票据融资,表内外票据相加之后,4月票据融资净增长2591亿元,同比多增2032亿元。
社融的波动较大,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贷需求疲弱、但供给扩张。今年1-4月,社融数据的波动幅度较大,1月、3月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但是2月、4月又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在这4个月中,唯一不变的是票据融资保持同比多增,同时,票据利率今年以来也有明显下移,反映的是在银行信贷额度供给较多但需求较少,因此票据融资持续保持多增,但社融数据难以持续保持较强的增长。
疫情与地产仍然是制约融资需求恢复最大的两个变量。4月信贷受到疫情影响较大,根据央行答记者问的回答,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显现、中小微企业困难增多,是有效融资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在疫情冲击以及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背景下,4月地产销售进一步下滑,根据中金地产组监测的销售数据,4月70城地产销售同比跌幅达到60%,五一假期期间跌幅进一步扩大到70%。
虽然社融和贷款增速均下行,但是M2增速却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基础货币的投放与财政发力。4月M2同比增速为10.5%,较3月上升0.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 央行利润上缴与财政发力是M2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资金流向私人部门。
4月财政存款净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但是考虑到人民银行4月已经上缴利润6000-8000亿元、4月政府债净发行同比多增173亿元,财政存款的投放可能同比多增1.2万亿元左右,相当于提振M2同比增速0.6个百分点。根据央行的声明,央行的利润上缴主要用来支持企业退税,同时4月也有新的税收缓缴政策出台,这部分货币主要转化为了私人部门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恶化:4月住户存款减少7032亿元,同比少减867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210亿元,同比少减2346亿元。
► 基数效应不是M2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
在解释这一点前,我们需要理解M2的基数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2021年4月,M2增速从3月的9.4%下降到8.1%,很容易造成去年4月M2基数明显偏低的认识。但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基数问题并不发生在2021年而是发生在2020年的3-4月,当时疫情冲击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出现了异常的波动,导致2020年4月M2增速从3月的10.1%上升到4月11.1%。如果我们用两年平均同比增速来看的话,2021年4月M2增速是9.6%,仅比3月低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基数对M2增速反弹的贡献在0.2个百分点左右。
疫情仍是制约信用扩张的主变量,但流动性供给已经相对充裕,不排除利率继续调降的可能。在疫情的冲击下,生产生活难以正常开展,无论是新项目的额投资还是房地产的购买,都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正常开展,因此疫情仍然制约信用扩张的主要变量。但是流动性已经相对充裕,央行利润上缴与财政发力对M2的供需已经逐渐体现出来,M2增速回到近19个月来的高点。在利率方面,4月中旬以来短端资金利率已经低于政策利率,票据利率进一步下行,房地产贷款利率也有进一步的下降,4月实施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也使得新发生存款利率周环比下降10bp。在答记者问中,央行也表示将继续推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