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4-27 01:18
4月26日晚8点,《巴菲特致股东信》译者、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杨天南、汇添富基金首席理财顾问刘建位、智诚海威基金经理王冠亚做客直播间,讨论面对市场持续下跌,巴菲特是怎么做的?投资者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启发?点此看直播实录全文。
杨天南:刚才主持人提到的1973—1975年的大跌,跟历史上著名的石油危机有关系,这两年跌得非常惨,整个美股大跌。刚才主持人提到的这两年中,伯克希尔哈撒韦从高峰到低谷的最大跌幅达到了接近60%。大家想一想,即使你找到一个可以称之为股神的巴菲特这样的人,你交给他100万,两年时间还剩40万,心里做何感想?我个人认为巴菲特在那个时候比今天年轻很多,那个时候正值壮年,心里也不代表没有波澜。这次更大的背景还不仅仅局限在这一两年,这两年的跌幅最大,接近60%,实际上再把历史范围往前往后再扩大一点,1971年底买的,五年时间才回本,这五年都没赚钱。历史上看1971年底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的股东,无论是误打误撞买了伯克希尔,还是说因为心生喜欢、欣赏巴菲特作为历史上杰出的表现良好的投资经理,无论是哪个角度,实际上1971年买的伯克希尔股票的人到72、73、74、75,四年还亏一半。这样的话,实际上无论是从内心还是从各方面,都很难说心无波澜。
主持人刚才问得非常好,在这么大的危机面前,巴菲特怎么做的?因为这两年疫情,出门在外的机会少了,在屋里待的时间多了,现在的上海同志们很多都待在家里多,但是待在家里也有待在家里的好处,这两年我们做了一些功夫,把巴菲特历时60年写的各期的股东信通读了一遍,现在正在读第二遍,因为一遍下来150万字,业内的很多人虽然都知道巴菲特历届的股东信非常有价值,但是很少有通读,通过通读回顾73、74、75年,危机中的巴菲特在做什么。现在可以肯定地讲,巴菲特不管是当年的情绪怎么样,但他基本上达到了我们中国老话说的“胸有惊雷,面如平湖”,他至少是留下了文字,在50年前的文字留下来,还是理性、客观陈述自己所面对的一切。他怎么做的呢?他一如既往地没有在股东信中跟广大的股东说“我们的公司今年涨了多少,跌了多少。”因为涨了很多他也不提,跌了很多他也不提股价的表现,而告诉大家我们一年下来,我们的资产收益率达到了多少,如果认真读信的股东,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心情。另外一方面,巴菲特跟大家汇报了他更关心伯克希尔旗下的公司年复一年的运作怎么样,今年收了多少保费,赚了多少钱,第二年又收了多少保费,又赚了多少钱,这样起到了很好地跟投资人沟通、平息心情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巴菲特反过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客观上他更喜欢熊市带给他的价格。所以,巴菲特推理上应该有我们普通人的不悦、沮丧的心情,但是股东信上从来没表现出来。他更关心的,一方面是旗下企业如何治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更有效率的企业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另外一方面,面对市场的暴跌,他实际上是很happy、很高兴。
这就是1973、1974、1975年的那次大危机中巴菲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