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信:多因素助推核电发展 增量空间前景广阔

2022-04-21 09:23

中信证券认为,随着“双碳”发展与地区冲突加剧,近期能源价格飙升,导致多国调整核电政策以应对能源安全。同时,核能也是部分国家构建未来零排放电力系统,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核电作为基础负荷调节电力系统,使得其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发展潜力巨大。看好安全稳健地推进核能综合利用,使其与其它能源品种耦合发展。预计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国内年均投资规模有望达到660亿元~1440亿元。

核电技术发展回溯:三代正当时,四代渐峥嵘。

核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至今,核电技术发展已经历四代主要技术变迁。目前处在第三代技术广泛商业化应用,第四代技术加速储备与示范应用阶段。我国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座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已于2021年12月20日成功并网发电。

全球核电发展螺旋上升,中国核电稳步发展。

从世界范围内看,核电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发展、迅速发展、缓慢发展和逐渐复苏四个阶段,核心拐点源自技术演进、能源需求与重大事件影响。不同国家能源体系下核电的作用地位差别较大,在我国核电经历了技术突破、技术合作与自主可控等阶段发展,技术不断发展,在四代技术等领域逐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核电在运、在建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2台(不含台湾地区),同比增长6.12%,在运核电机组装机规模约为5326万千瓦(不含台湾地区),同比增长6.78%。

多因素助推核电发展,增量空间前景广阔。

随着“双碳”发展与地区冲突加剧,近期能源价格飙升,导致多国调整核电政策以应对能源安全。同时,核能也是部分国家构建未来零排放电力系统,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核电作为基础负荷调节电力系统,使得其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发展潜力巨大。我们看好安全稳健地推进核能综合利用,使其与其它能源品种耦合发展。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及《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 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预计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国内年均投资规模有望达到660亿元——1440亿元。

风险因素:

核电政策变动风险;核电建设延期风险;核电安全风险。

投资策略:

在“双碳”发展与稳增长双重背景下,我们建议持续关注我国核电的建设与发展,根据产业链自上而下梳理布局标的。重点推荐常规岛、核岛设备龙头东方电气(A+H),以及运营商“双寡头”中国核电、中国广核(A+H)。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江苏神通、佳电股份、中国核建、兰石重装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