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4-15 09:36
降准时间怎么看?最快在本周五落地。从历史规律看,降准常常以国常会发言作为先导。历次国常会提及降准之后,国内在2~19天之后都进行了降准。此外,此次国常会明确释放降准信号之前,与4月6日已经提及“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我们认为此次\发言\之后,降准落地概率较大,发言与降准落地的时滞也可能较短,最快在本周五落地。
降准方式与空间怎么看?全面降准概率大,不排除“全面+定向”降准同时落地。在过往降准周期中,若经济压力尚可、且央行明确希望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特定领域的情况下,降准通常采用定向降准的方式,如2018年;而若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明显加大、前期定向降准效果一般时,降准则通常采用“全面+定向”降准的方式,比如2019年初。对比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虽然政策有心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流向中小微困难企业,但是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若仅仅是定向降准,不仅信号意义不强,而且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压降效果也较平淡,难以促使银行做进一步让利。由此,我们认为降准更可能是通过全面降准落地,甚至不排除重现2019年初同时出现“全面+定向”降准,进而引导银行进行后续的LPR、终端贷款利率加点的压缩。空间上,由于降准影响货币乘数而不是基础货币。我们根据与2022年5.5%的实际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倒算,2022年货币乘数需要扩张至7.91倍,对应2022年在2021年基础上需要降准100~150BP。而前期央行公告的上缴1万亿结存利润用于支持财政支出也具有降准50BP的效果,由此后续额外的降准空间在50BP~100BP。
此次提及降准表述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拨备率关系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在此前,大型银行中这一指标普遍设定偏高,达到100%~130%。此次鼓励拨备水平高的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说明政策在倾向于全面降准的同时,通过窗口引导的方式,鼓励银行更积极地向受疫情冲击明显的中小微企业投放信贷。
历史上一个月内会既降准又降息吗?降息是否也常需国常会发言作为先导?此前一月内降准降息共发生6次,分别是,2008年9月、10月、12月,2012年6月,2015年10月、2020年4月(定向降准+全面降息)。2015年降准降息均发生在10月24日,但此前国常会并没有提及降息。
4月会既降息又降准吗?不能排除降准降息双降的可能性。对于降息而言,国内降息空间仍然较足。3月PMI数据显示经济仍在探底,金融数据也呈现出政策主导,实体疲弱的结构特征,居民企业中长贷仍疲弱,稳增长压力仍然需要降息。其次,5、6月海外联储加息50BP以及缩表概率较大,4月15日MLF调降以及20日LPR调降是上半年降息落地可能的窗口期。此外,当前疫情冲击也是重要催化。降准可能效果平淡,仍然需要政策利率降息。整体来看,后续的降息窗口也依然没有关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