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金:近八成清单内商品重获豁免 建议关注关税豁免受益的行业和标的

2022-03-24 19:23

2022年3月23日,USTR发布了一份通知[1],决定给予之前549项的征求关税豁免恢复意见清单中的352项商品关税豁免恢复,有效期为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被授予豁免恢复的352项商品金额为629亿美元,占征求意见清单商品的比重为78%。电气设备、机械器具、家具恢复关税豁免金额排名前三。我们估计对中国出口的提振作用约为0-0.2个百分点。

关税豁免恢复通过率约为78%。2021年10月5日,USTR发布了一份联邦公报通知[2],邀请公众就是否恢复之前延期的关税豁免发表评论,我们已经在报告《本轮关税豁免将小幅促进出口》中进行了相关点评。而此次USTR通知是对2021年10月5日通知的正式落地,USTR经过对多种因素(特定产品是否仍然只能从中国获得;特定产品关税是否对美国利益相关者产生了严重经济损害,包括对小企业、就业、制造业产出和关键供应链的影响;特定产品关税豁免对实现美国贸易政策目标的总体影响)的评估,并且考虑了公众意见以及咨询委员会、机构间301条款委员会和白宫COVID-19响应小组的建议之后,决定对之前549项的征求关税豁免恢复意见清单中的352项商品关税豁免恢复,有效期为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我们的计算,被授予关税豁免恢复的商品金额(202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金额,下同)为629亿美元,占征求意见清单商品金额的比重为78%,占被加征关税商品金额的比重为22%,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金额的比重为13%。

2022年3月18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3]虽然并未过多谈及经贸关系,但是两国元首“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3月23日,本轮关税豁免恢复落地或也与通话成果的落实有一些关系。

被授予关税豁免恢复的商品美国对中国依赖度较高。以美国从中国进口占美国从世界进口的比重看,重被授予关税豁免的商品为28%,虽然低于未被加征关税商品(84%),但是高于整体(18%)以及352项以外被加征关税商品(10%)。

电气设备、机械器具、家具被授予关税豁免恢复金额排名前三。电气设备、机械器具、家具金额排名前三,分别为221、92、78亿美元,关税豁免恢复通过率分别为96%、71%、76%。

我们估计或提升中国2022年出口0-0.2个百分点。我们在报告《本轮关税豁免将小幅促进出口》中估计完全恢复之前延期的关税豁免或提升中国出口0-0.3个百分点,按照本次通知的实际通过率估算,我们估计本轮关税豁免恢复或提升中国2022年出口0-0.2个百分点。前期关税豁免到期,美国对中国实际有效关税率较2020年有所提升,2022年1月为11.9%。我们预计随着本轮关税豁免恢复的落地,美国对中国实际有效关税率或小幅下降。

[1]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notices/FRN%20for%20Notice%20of%20Reinstatement.pdf

[2]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21/october/ustr-requests-comments-reinstatement-targeted-potential-exclusions-products-china-subject-section

[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2-03/18/c_1128483866.htm

图表1:豁免延期落地商品占比

图片

资料来源:USTR,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为2021年商品占比

图表2:美国从中国进口占美国从世界进口的比重

图片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1月

图表3:分品类被授予豁免恢复商品金额

图片

资料来源:USTR,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美国对中国关税率

图片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数据截至2022年1月

图表5:分批次美国对中国实际有效税率

图片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