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3-21 14:30
三座大山: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及紧缩政策、中概股潜在退市风险风险缓和,不明朗因素局部消除。内地疫情防控更精准,部分地区经济重启。
美国:
利率期货预期5月加息37基点,即加息超过1码。预计今年再加息6.68次。官员预计年内加息7次超出市场原先预期。2月非农就业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的98.6%,工人回复工作岗位纾缓工资上涨的压力。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11年9月以来新低,过高通胀开始打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亦有助缓解部分通胀风险。不过,亦不排除若未来数月通胀持续急升,美联储或在5月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美联储或在“管理预期”,既要对抗通胀,又要避免衰退,力图引导市场预期,盼藉此引导通胀预期走低,缩表亦有助降低加息次数。
中国:
金融委回应了近期市场对政策及确定性的主要忧虑,包括1)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措施;2) 中概股退市压力;3)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等。会议指出,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并强调“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政策底去年已出现,包括降准、降息、提前发行地方专项债等,但仍需观察未来会否再有下调政策利率的空间。
中概股:
近期传闻,对百胜中国、中通、携程这些可能无太大影响,但对阿里、百度等科企比较难解决,投资者会加快转换成港股。哔哩哔哩宣布双重上市,可以加快入港股通,引入增量资金。未来愈多中概股会以双重上市或介绍形式上市今年美国中期选举,拜登转移国内高通胀不满情绪,大机会打中国牌,Q3前中美关系仍是反反复覆,短期内未必就中概股的事达成协议。大部分中概股已经修复上周的所有跌幅,但前期已抛售股份的外资短期未必再买回,他们需要看更多的实际行动,缓和中概股退市忧虑才敢重新再大手配置。预计中概股的风险溢价仍然会比以前高,波动性会较高。反弹后股份表现会分化,因中概股或科技股除面对退市压力,还有本身行业增长有天花板,政策转向的影响,所以不要太兴奋。
就单一事件的影响由细至大,(单独在港上市)腾讯、美团>(第二上市及双重上市)阿里、百度、理想、小鹏、京东、B站>(仅在美上市)PDD
港股:
08年以来最急劲跌市,大跌主因避险,内地疫情原因,不理基本无差别抛售,加上有斩仓潮出现。大升因为金融委释放稳定市场信心,空仓回补,平淡仓买盘。恒指升4.1%。纳斯达中国金龙指数上升26.2%,创3月4日以来收市新高。科指升5.6%。、近期跌市洗掉没有信心的投资者,除非全球金融市场有信贷风险,否则相信上周已见未来一至两年最重要的底部。业绩期后,有回购,支撑大市。不过,今年美国加息及缩表,收紧流动性。虽然内地稳增长,但货币政策无太多放宽空间,更多是财政政策或针对性支持。大宗商品价格高,搞不好会有滞胀风险,所以港股无全面牛市的条件。上周恒指股权风险溢价到达99.1分位数的极值,目前大约回到79.3分位数,短期可能有个W型造底过程
策略上,建议首选关注:
1) 高行业景气度及国策大力支持的新能源营运商及龙头新能源汽车;
2) 受惠欧美利率上升的国际金融股;
3) 受惠内地稳增长、提前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老基建;
4) 具成本转嫁能力的必选消费品如啤酒、乳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