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3-14 12:40
观察
有分析显示,未来十年,餐饮业将加速洗牌,行业集中度将达到30%。未来将诞生至少30个千亿级规模的企业。而在餐饮领域的一众细分赛道里,最成熟的品类应该就是火锅。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保守估计火锅市场至少有50万家门店,拥有上万亿元的市场大盘。
目前,无论是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其店铺数量均已突破千家。根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火锅连锁化率也已经达到18.3%,其中百家门店以上的占比也达到了16.2%。不难看出,火锅市场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很多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挤占了传统火锅的增长空间。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海底捞实现“小天下”的机会又在哪里? 增长的挑战又到底有多大呢?
对此,餐饮专家刘达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首先,餐饮行业众口难调,海底捞想把14亿人口的火锅买卖做下来,那胃口就太大了。餐饮企业不能做得过大,海底捞的规模就是过大了,这样整个餐饮链条可能就会有问题。餐饮行业不可能做到满足不同人口味,也不可能做到百吃不厌,人们都有审美疲劳,美食也有品尝疲劳,再好吃的菜吃十遍也不觉得好吃了。所以,海底捞要在盲目扩张背后,改变其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及其生态链,以适应新时期众多青年人追求餐饮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引领新潮的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是喜新厌旧的,是多变的,舌尖是敏感的。海底捞要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这包括在模式上、管理上、菜品上,特别是在原材料上,在风味上要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的不断创新。比如,每个门店都可能要对应方圆五里的常客,去适应食客口味的变化,不能用一个模式不断经营下去。”
在刘达华看来,海底捞当前面临的困局,也可以说有着餐饮业发展的普遍共性,而解决这一困局的核心就是创新,比如原材料要创新,厨品的口味要创新,菜品的造型要创新,颜色搭配要创新,器皿要创新,卫生环境也要创新。
“创新指的就是看你有没有特色,有没有亮点,有没有新的口味。有时你看着不起眼的一道菜,年轻人就喜欢,吃得还特别多。这是因为年轻人总是要寻求新的东西,寻求新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新时期的追求。所以,海底捞以后要发展,每个店都应该有它的特色,不可能店店一样,因为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都是特色小店。”刘达华表示。
戚克 则认为,“海底捞当前增长的挑战主要在设计战略的能力、战略落地的能力与管理实施的能力。建议海底捞聘请战略与管理咨询公司。虽然海底捞的市值已经跌到800多亿元,但其风险也没有完全出清。如果海底捞不在品牌、模式、场景等方面快速多元化,将会离千亿级餐饮企业越来越远,最终沦为被并购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