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汽布局纯固态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再落一子

2022-03-03 17:32

记者 | 阮希琼

图片来源 | 企业官方、视觉中国

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产业正处于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

在去年的上海车展期间,上汽rs33、宝马ix、智己l7、arcfox极狐阿尔法s、小鹏p5、蔚来et7都预告了激光雷达“上车”。

市场竞争硝烟四起,技术的迭代与革新更是快得有些不可思议。当大家还未真正迎来现有产品大规模“上车”的新阶段时,上汽通过旗下子公司华域汽车,直接瞄准下一代激光雷达产品——纯固态激光雷达,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近日,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以下简称“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与以色列opsys tech(以下简称“opsys”)正式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2d可寻址纯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市场百家争鸣,上汽将以此为切入点,抢占市场的“智高点”。

为何更看好全固态激光雷达?

如果你对谷歌的那辆自动驾驶小车有印象,不知是否注意到车顶上的那个“鼓包”,里面的灯光不断旋转扫描周围的物体,那就是传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车载激光雷达,之前是机械式,里面有运动的部件,通过不断旋转来完成扫描。当前主要是混合固态或者mems激光雷达,里面仍有转镜或者微振镜。这直接导致了几大痛点,一是运动部件在行车环境的可靠性不高,难以符合整车生命周期的严苛要求。二是工艺复杂,生产节拍慢,成本居高难下。”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纯固态激光雷达,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任何移动部件,也就弥补了传统激光雷达的不足。“纯固态激光雷达由半导体和光学镜头组成,相比传统激光雷达少了旋转部件和电机,未来将具有更好的成本竞争力。”该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华域汽车看来,纯固态雷达在未来更具有规模化量产的潜力。“目前,市场上投入应用的激光雷达,更多是在商用车上的示范运营。如果未来要大规模投入乘用车市场,势必对可靠性和成本有更高的要求。”

据介绍,相对于传统flash激光雷达,此次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与opsys共同打造的“2d可寻址”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更远,可达到200m。同时,探测稳定性更佳。相对于半固态或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纯固态激光雷达可实现更高的刷新率。

传统线扫描激光雷达

纯固态2d可寻址激光雷达

中国企业的机遇

面对纯固态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相关企业展开了积极的技术较量。即便是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代表,如美国和国内的部分供应商也在向固态激光雷达方向布局规划。

科技的美妙,在于创新的力量无穷无尽。当变革如潮水般涌现时,无论既往产品的地位何等领先,优势或许都将无法延续。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新机遇。“华域汽车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这个机遇,跃上纯固态激光雷达的新赛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曾经,机械式激光雷达一度成为市场上的“孤品”,中国激光雷达厂商以无法拒绝的性价比,彻底打破了“一机难求”的强势局面,而竞争又实实在在地推动着行业发展。

如今,新的战场狼烟四起。“诸多中国企业在积极布局固态式激光雷达,未来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首先将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搭载在量产车型上。”业内人士表示。

华域汽车完成传感器全线布局

随着此次合作签约,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也完成了从毫米波雷达到摄像头,再到激光雷达的传感器以及多传感融合系统的全线布局。“本次合作是华域汽车在毫米波雷达等业务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基础上的再一次扬帆起航。”华域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实现l4级的自动驾驶,三大传感器都少不了。”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分辨率来看,毫米波雷达无法达到激光雷达和视觉感知这个级别,但是激光雷达、摄像头无法直观检测物体速度,而且更容易受到恶劣环境影响,三者之间是互补的状态。”

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将在前瞻性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公司的77ghz/79ghz多模雷达产品均已实现量产,舱内等近场雷达产品已获得多个客户车型定点。公司将继续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个性化的产品方案,不断夯实自身软硬件能力,成为行业领先的adas系统集成供应商。

上观号作者:上海汽车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