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2-12 18:39
一年之间手里多了三家上市公司,但王卫的扩张故事似乎没有被市场认可。
被顺丰方面称为 " 重要战略 " 的顺丰同城股价今年以来跌跌不休,另外两家公司的走势也不尽如人意。
截至 2 月 11 日收盘,上市仅两个月的顺丰同城股价已经较发行价跌去逾三成,盈利难问题依然难解,顺丰控股的业绩表现也大不如前,新的一年,王卫可能会继续 " 焦虑 "。
图:顺丰同城股价走势
在老对手四通一达和搅局者极兔的双重夹击下,去年第一季度,顺丰巨亏 10 亿元,为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股价也是在第一季度进入下跌期,之后的二、三季度虽成功扭亏为盈,但与前一年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除了外部竞争引起的不健康的 " 价格战 " 导致单票收入明显下滑外,电子票据的大范围普及也给作为顺丰主要盈利来源的时效快递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
此后,王卫掌舵的顺丰房托、顺丰同城陆续上市,加上收购嘉里物流," 顺丰系 " 回血、求变和多元化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要知道,王卫曾经是很排斥上市的,甚至直言 "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 ",顺丰控股此前的上市也是在竞争对手中通、韵达们先后上市后做出的应战之举。
上市虽能扩大版图、增加融资渠道,但真正能打动资本市场的一直都是持续的盈利能力,顺丰同城这一方面的表现却没及格。
2018-2020 年,独立运营后的顺丰同城扩张速度加快,营收逐年增加,亏损却也同步增长,三年累计亏损超 15 亿元。
在巨额亏损的背后,包括劳务外包成本和雇员福利开支在内的人力成本为盈利路上最大的阻碍,累计占据营业成本的约 97%。
而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业务又极度依赖大量配送人员,而且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运营效率,或者是用机器取代人力,因此如果顺丰同城计划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范围,那么人力成本大概率会继续增加,亏损依旧会是常态。
顺丰同城方面此前也直言,亏损预计在 2021 年会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大概还要持续 3 到 5 年。
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在即时配送赛道,顺丰同城的布局并不算早。公开资料显示,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业务于 2016 年 3 月启动,而美团在 2015 年就建立了美团配送事业部,达达、闪送也在 2014 年就已经成立。
目前,蜂鸟配送背靠阿里,达达也加入了京东的战队,均有流量和规模优势的加持,顺丰同城就显得 " 弱小 " 一些。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即时配送服务行业中,美团配送以47.2%的市占率排名第一,蜂鸟+点我达排名第二,达达排名第三,排在第四的顺丰同城市占率仅为1.2%。
具体到业务覆盖范围,据媒体报道,截至去年年中,顺丰同城的服务网络覆盖中国 1000 多个市县,美团配送、蜂鸟、达达则均超过 2000 座县市。
外部竞争加剧,内部成本难降," 流血 " 上市顺丰同城还需要解答许多难题。
再来看看王卫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顺丰房托的设立是为了服务顺丰控股的物流业务,主要以香港、佛山、芜湖的三处物业为底层资产,依靠租金、管理服务和地产升值获得收入。但 2018-2020 年,顺丰房托的运营利润逐年下降。另外,对母公司顺丰控股的依赖过大也是其在资本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则更多是为了布局海外业务,对国内业务运营效果的支持有限。
综上来看,虽然王卫手里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 顺丰系 " 规模越来越大,但基本没有脱离顺丰原有的运营范围和模式,因此顺丰控股的业绩不如从前之后,其他公司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且顺丰集团的主营业务赛道上,大多都有资金实力雄厚、流量优势明显的互联网大厂的你追我赶。
在资本市场讲好故事扩充融资渠道固然重要,但顺丰也许需要更为明显和深层次的改变,展现出更多的竞争优势。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鲍星娃
编辑 / 曾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