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兴证海外2022年2月港股策略:防守反击

2022-02-01 21:4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1月观点及行情回顾

1.1、观点回顾:1月策略《港股曙光再现》。

1月1日报告《港股曙光再现》中强调,2022年1月港股曙光再现,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反弹的时间窗口: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内地政策环境变化对港股影响在边际改善。

1月21日报告《美股大波动,港股缘何大涨?》指出:美国“收水”目前对于“全球估值洼地”港股市场的影响有限,渐渐脱敏;港股在中国“稳增长、宽货币”的政策春风中迎来黎明。

1月25日报告《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预判美股短期有望企稳反弹长债利率陡升、市场反身性冲击、1月FOMC等对美股的影响告一段落。美股权重股业绩以及之后可能的回购,将决定后续美股能否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或只是下跌中继式喘息?另外,中期展望,美股中期底还没有到。

1.2、1月行情回顾:上旬,港股权重板块表现强劲;下旬,行情调整,全月恒指收涨1.7%。另外,1月份,恒生国指涨1.4%,恒生综指跌0.2%;行业上能源业、电讯业和综合业领涨,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性消费业和工业领跌。

2、港股展望:2月将迎来风险偏好改善,但中期海外风险仍将干扰行情

2.1、海外预判:短期美股见底后2月将是反弹窗口;但是,上半年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缩,美股中期底还未到

2.1.1、短期,美股已见底并有望反弹,有利于提升A股和港股风险偏好

美股符合预判,确认短期底。美国长债利率回落;VIX在0128的收盘为27.66,较0124盘中最高值38.94明显回落;FOMC没有超预期更鹰派。

后续美股反弹性质取决于基本面预期。后续美股能否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或只是下跌中继式喘息?《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判断这将取决于美股权重股业绩以及之后的回购。苹果公司最新季报超预期带动了美股反弹,后续看0201Alphabet、0202 Meta Platform、0203亚马逊的业绩,并聚焦之后的美股回购和高管增持力度。

2月份是北京冬奥会阶段,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有望缓和。围绕乌克兰地缘政治风险有望在2月份开始通过谈判逐步降温,进而,对于欧洲能源危机、全球油价风险的担忧将会随之阶段性降温。    

2.1.2、中期,上半年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缩,美股2季度仍有较大波动风险,海外股市波动将是常态,导致港股跌深反弹之路并非坦途

首先,上半年美债长端利率易上难下,2月份回落喘息之后将继续上升。美债联储作为美债市场的重要买盘力量,随着联储购债快速退潮,3月份TAPER将结束。基于上半年高通胀,3月首次加息后,联储缩表的讨论也将提上日程,我们判断,美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2季度有望突破2%。

其次,强劲的加息预期居高不下,也将持续压制上半年美股行情。截至20220128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已预计联储3月加息不止1次(一次25bp)。基于全球供应链压力居高不下,上半年美国高通胀大概率具有粘性,难以明显回落,不排除市场对联储 3、5、6 月 FOMC 利率决议持续谨慎。

  第三,基于全球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前两年政策“大放水”的后遗症,海外高通胀风险以及海外多国加息共振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2.2、中国宏观展望: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待

  稳增长基调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仍可期待,从而,一方面避免房地产等领域出现系统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稳预期、稳需求。

  除了进一步宽货币,春节之后,基建投资特别是新基建将有望发力。

2.3、权重板块政策面和基本面的预期改善,港股底部区域有支撑。

稳增长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港股相关行业仍有上涨动力。1)建筑、建材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景气改善,低估值港股央企价值重估;2)风光核氢等新能源、电网等“新基建”类股票高景气持续,行情分化;3)内地券商受益于“衰退性宽松”下的资本市场活跃,相关港股的价值有望重估。

中国房地产政策边际改善。2022年1月初至今,房地产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向实现良性循环迈进:LPR利率下调;部分城市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有所放松;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范化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风险,要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要稳增长,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等。

互联网产业政策边际改善。2022年互联网政策导向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转向“在规范中发展”,1月28日,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会上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长期利好的整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必须把握大势、坚定信心;我国互联网领域法治不断健全、监管不断完善是客观要求、大势所趋,这为互联网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必须正确看待、积极适应”。

  香港金融股受益于英美加息预期,价值重估将继续。

国企改革值得期待,央企价值重估的大潮方兴未艾。1)2021年央企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净利润同比增长29.8%。2)2022年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国企央企将承担着稳增长的主要任务。3)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部分港股央企的基本面正迎来转机或转型机遇。

3、投资建议:短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防守反击;中期积小胜为大胜,精选个股 

3.1、2022年港股的投资策略需要“立足价值、精选个股,做好防守反击,积小胜为大胜”。中长期来看,港股同时受海外资金面、情绪面及中国基本面的影响的大框架难以改变。在中国经济上半年面临压力,而美国连续加息,美股中期调整未完、全年震荡的基本判断下,2022年港股投资更加需要防守反击,立足价值、精选个股,才能夹缝中求生存、趋利避害,积小胜为大胜。

3.2、2月份反弹行情的投资方向:立足基本面预期改善,聚焦“均值回归”行情:

互联网龙头的反弹和分化:主要动力是short squeezing,建议短期做好交易、不要恋战。随着互联网产业政策环境“在规范中发展”算是边际转暖,短期有望跟随美股科技股反弹。但长期而言,互联网的大逻辑已经被颠覆,已经从以往的“高成长高估值”转向价值股逻辑。中期,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美股中期底部还没有见到,所以,上半年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反弹行情仍要反复做交易、做好对冲保护。

国企央企港股的重估行情:1)1季度中国“宽货币、宽信用”政策红利受益的机会,关注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特别是“类债券”高息股的价值重估行情。2)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进行并购重组的机会,关注铁路、电力、地产、券商等机会3)行情景气有望改善的机会,关注农业。

香港本地金融股,受益于欧美加息预期,价值重估将继续。

  疫情受损行业的跌深反弹机会,精选物流、餐饮旅游等。

  出口欧美的家电及电器工具等领域的绩优股。

3.3、立足中长期,精选港股的阿尔法机会。

淘金港股科创公司、先进制造业龙头。1)新能源车产业链2)风光核氢等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运营商、电力设备 3)港股TMT龙头。

耐心等待,逢低增持消费服务领域的龙头。1)食品饮料2)纺织服装3)物管商管4)医药5)新兴消费。

央企港股的转型重估行情(详参20220107《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风险提示:中、美经济增速下行;美国持续高通胀,美国货币政策提前超预期收紧;大国博弈风险;新冠疫情变异超预期

●●●●

  报告正文

●●●●

1、1月观点及行情回顾

1.1、观点回顾:1月策略《港股曙光再现》

2021年10月14日深度报告《防守反击,投资时钟从“类滞胀”转向“衰退”》提出,今年四季度,中国投资时钟下一步更大概率的场景是衰退,10月份正从“类滞胀”转向衰退;四季度欧美仍有滞胀压力,美债收益率和美元反弹带来短期惊扰。港股:底部区域,反复“磨底”、熬炼人心,其中,10月至11月中旬是好的反弹窗口,但反弹以后,不排除到年底的时候港股会面临动荡。

2021年11月1日报告《行情磨“底部”更磨人心》指出:港股仍将在底部区域反复“磨底”,结构性行情仍将跟随A股。11月行情展望——10月份反弹以后,港股四季度持续反弹的动能较弱。

2021年12月1日报告《在失望之幽谷找寻黎明的曙光》指出:恒指在反复确认底部、港股悲观情绪集中释放后,港股有望迎来反弹。要在失望之幽谷找寻黎明的曙光,精选并耐心布局长线优质股票。

2022年1月1日报告《港股曙光再现》中强调,2022年1月港股曙光再现,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反弹的时间窗口: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内地政策环境变化对港股影响在边际改善。

2022年1月21日报告《美股大波动,港股缘何大涨?》指出:美国“收水”目前对于“全球估值洼地”港股市场的影响有限,渐渐脱敏;港股在中国“稳增长、宽货币”的政策春风中迎来黎明。

2022年1月25日报告《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预判美股短期有望企稳反弹,长债利率陡升、市场反身性冲击、1月FOMC等对美股的影响告一段落。美股权重股业绩以及之后可能的回购,将决定后续美股能否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或只是下跌中继式喘息?另外,中期展望,美股中期底还没有到。

1.21月行情回顾:上旬,港股权重板块表现强劲;下旬,行情调整,全月恒指收涨1.7%

  截至1月31日,1月份港股主要指数,恒生指数涨1.7%,恒生国指涨1.4%,恒生综指跌0.2%;另外,恒生大型股涨1.0%,恒生中型股跌4.3%,恒生科技跌4.5%,恒生小型股跌6.3%。行业上,恒生能源业(涨10.5%)、电讯业(涨10.1%)和综合业(涨9.0%)领涨,医疗保健业(跌15.1%)、非必需性消费业(跌11.1%)和工业(跌7.3%)领跌。

2、港股展望:2月将迎来风险偏好改善,但中期海外风险仍将干扰行情

2.1、海外预判:短期美股见底后2月将是反弹窗口;但是,上半年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缩,美股中期底还未到

2.1.1短期,美股已见底并有望反弹,有利于提升A股和港股风险偏好

美股符合预判,确认短期底。美国长债利率回落;VIX在0128的收盘为27.66,较0124盘中最高值38.94明显回落;FOMC没有超预期更鹰派。

后续美股反弹性质取决于基本面预期。后续美股能否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或只是下跌中继式喘息?《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判断这将取决于美股权重股业绩以及之后的回购。

苹果公司最新季报超预期带动了美股反弹,后续看0201Alphabet0202 Meta Platform0203亚马逊的业绩,并聚焦之后的美股回购和高管增持力度——根据彭博20220129的报道,Netflix因业绩不达预期下跌后其联席首席执行官Reed Hastings买入价值2千万美元的Netflix股票。

2月份是北京冬奥会阶段,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有望缓和。围绕乌克兰地缘政治风险有望在2月份开始通过谈判逐步降温,进而,对于欧洲能源危机、全球油价风险的担忧将会随之阶段性降温。2021 12 2 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CNN 2022127日报道,巴黎会谈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谈判代表一致认为,必须“无条件”遵守乌克兰东部的永久停火协议。

2.1.2、中期,上半年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缩,美股2季度仍有较大波动风险,海外股市波动将是常态,导致港股跌深反弹之路并非坦途

首先,上半年美债长端利率易上难下,2月份回落喘息之后将继续上升。美债联储作为美债市场的重要买盘力量,随着联储购债快速退潮,3月份Taper将结束。基于上半年高通胀,3月首次加息后,联储缩表的讨论也将提上日程,我们判断,美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2季度有望突破2%关于缩减购债,1FOMC决议维持当前缩减购债步伐,因此20223月联储将结束购债;关于缩表,1FOMC会后答记者问鲍威尔表示“将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开会讨论具体缩表事宜”。

其次,强劲的加息预期居高不下,也将持续压制上半年美股行情。截至20220128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已预计联储3月加息不止1次(一次25bp)。基于全球供应链压力居高不下,上半年美国高通胀大概率具有粘性,难以明显回落,不排除市场对联储 356 FOMC 利率决议持续谨慎。

第三,基于全球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前两年政策“大放水”的后遗症,海外高通胀风险以及海外多国加息共振的风险仍不容忽视。目前新兴市场加息应对联储收紧,发达市场方面,据彭博,市场预计0203英国央行、0223新西兰央行、0302加拿大央行也大概率加息,0203欧洲央行的今年首次利率决议表态也至关重要。

2.2、中国宏观展望: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待

稳增长基调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仍可期待,从而,一方面避免房地产等领域出现系统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稳预期、稳需求。当前经济增速仍面临下行压力,1季度房地产债务到期压力加大,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风险及其对经济的拖累依然不容低估,所以,近期调降MLF、各个期限的LPR是积极的应对信号,后续货币及财政的进一步宽松值得期待。

除了进一步宽货币,春节之后,基建投资特别是新基建将有望发力。

在经济增速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2021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0%,较三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受疫情反复的拖累,消费增速短暂回暖后再次承压。

  当前,在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的前提下,能够快速稳经济的主要手段,依然要依靠“稳基建”,特别是长期有利于调结构短期有利于稳增长的广义“新基建”。

根据兴业证券宏观团队研究,2022年提前批次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已于202112月下达,下达时间略早于2021年同期,体现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决心。随着11月、12月专项债发行加速,12月基建增速已有回暖,往后看,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或迎来发力。

2.3、权重板块政策面和基本面的预期改善,港股底部区域有支撑

稳增长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港股相关行业仍有上涨动力。1)建筑、建材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景气改善,低估值港股央企价值重估;2)风光核氢等新能源、电网等“新基建”类股票高景气持续,行情分化;3)内地券商受益于“衰退性宽松”下的资本市场活跃,相关港股的价值有望重估。

中国房地产政策边际改善。20221月初至今,房地产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向实现良性循环迈进:LPR利率下调;部分城市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有所放松;1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范化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风险,要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要稳增长,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等。

互联网产业政策边际改善。2022年互联网政策导向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转向“在规范中发展”,128日,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会上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长期利好的整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必须把握大势、坚定信心;我国互联网领域法治不断健全、监管不断完善是客观要求、大势所趋,这为互联网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必须正确看待、积极适应

香港金融股受益于英美加息预期,价值重估将继续。

国企改革值得期待,央企价值重估的大潮方兴未艾。1119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2021年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同比增长了30.3%,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9.8%2)在“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下,国资委表示,2022年央企将围绕“两增一控三提高”的目标,把完成稳增长任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以稳促进、以进固稳,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3)同时,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在实施“双碳”战略、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时代,部分港股央企的基本面正迎来转机或转型机遇。

3、投资建议:短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防守反击;中期积小胜为大胜,精选个股

3.1、2022年港股的投资策略需要“立足价值、精选个股,做好防守反击,积小胜为大胜”

中长期来看,港股同时受海外资金面、情绪面及中国基本面的影响的大框架难以改变。在中国经济上半年面临压力,而美国连续加息,美股中期调整未完、全年震荡的基本判断下,2022年港股投资更加需要防守反击,立足价值、精选个股,才能夹缝中求生存、趋利避害,积小胜为大胜。

3.2、2月份反弹行情的投资方向:立足基本面预期改善,聚焦“均值回归”行情

互联网龙头的反弹和分化:主要动力是short squeezing,建议短期做好交易、不要恋战。随着互联网产业政策环境“在规范中发展”算是边际转暖,短期有望跟随美股科技股反弹。但长期而言,互联网的大逻辑已经被颠覆,已经从以往的“高成长高估值”转向价值股逻辑。中期,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美股中期底部还没有见到,所以,上半年港股互联网板块的反弹行情仍要反复做交易、做好对冲保护。

国企央企港股的重估行情:11季度中国“宽货币、宽信用”政策红利受益的机会,关注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特别是“类债券”高息股的价值重估行情2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进行并购重组的机会,关注铁路、电力、地产、券商等机会。3)行情景气有望改善的机会,关注农业。

香港本地金融股,受益于欧美加息预期,价值重估将继续。

  疫情受损行业的跌深反弹机会,精选物流、餐饮旅游等。

  出口欧美的家电及电器工具等领域的绩优股。

3.3、立足中长期,精选港股的阿尔法机会

淘金港股科创公司、先进制造业龙头。1新能源车产业链2风光核氢等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运营商、电力设备3港股TMT龙头

耐心等待,逢低增持消费服务领域的龙头。1)食品饮料2)纺织服装3)物管商管4)医药5)新兴消费。

央企港股的转型重估行情(详参20220107《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4、风险提示

  中、美经济增速下行;美国持续高通胀,美国货币政策提前超预期收紧;大国博弈风险;新冠疫情变异超预期。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防守反击——兴证海外2022年2月港股策略》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月31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