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2-01-29 13:00
美股经历长达13年的大牛市,对许多近一两年才开始参与美股的投资者而言,股市好像只有一个方向──升!年初至今的波幅和调整,可说是对大家发出一个老套但重要的提醒:股票价格可升可跌!
事实上,2022年1月份美股的下跌幅度和波幅,是这13年牛市中,继新冠肺炎爆发后第二个最大的单月跌幅。
先看看各大指数的表现,标指从1月4日的历史高位,在20个交易日内泻了13%,至1月24日的低位4222点。道指同样在18个交易日,从历史高位挫10%至33150点的低位。反映美国本土中小型企业表现的罗素2000指数,则从今年的高位跌了16%。至于纳指,就跑输其余三大指数,从1月4日的高位急插17%。
如果从去年11月22日的历史新高计算,纳指跌19%。从技术分析看,10%至15%的下滑幅度算是升浪中的调整,但20%以上的跌幅已经是进入熊市。幸好指数于13000点这心理关口出现支持,未来几个交易日要看13000点至13400点这个区间能否守得住。
另外一个判断股市是否进入熊市的方法,就是分析触发这跌浪的原因。如前文提及,今年两大关注点是通胀和利息。这一轮下滑,当然与这两个因素有关。市场继续担心加息的步伐和幅度,所以并不是什麽出人意外的消息。
辞职潮致结构性通胀
唯一改变了的,就是通胀背后原因,由原来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一直强调的「过渡性」,转为「结构性」通胀。
除了供应链因Omicron在全球爆发而出现瓶颈,令生产成本上升,鲍主席万料不到的是,美国出现了「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这现象──即劳动人口离开现在的职位,去创业又或是找一份工时较短或容许在家上班的工作。美国现时有1060万个职位空缺无人问津!
如果企业要吸引劳动人口重投工作,一个方法就是应他们要求,缩短工时;另一个方法就是提高工资。无论如何,这都会降低企业的营运效率或推高成本。这种「结构性」通胀并非加息可以解决,如果持续下去,会对企业盈利有负面影响。对于市盈率高企的纳指,如果市场担心盈利有机会下跌,那当然会首当其冲被抛售。
另一个触发这个下跌浪的原因是乌克兰局势不稳。阅历丰富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地缘政治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都是短暂性,不会改变经济或股市的基调。
工资升拖累企业盈利
回到经济基调,公司陆续公布第四季度业绩。根据FactSet的统计,标普500第四季度会有21.8%的盈利增长。如果这是最终数字,则属美国连续4个季度盈利增长达到20%以上。
虽然盈利增长看来不俗,但似乎CEO们对未来前景都有所保留,60%的盈利报告中提到工资上涨对未来盈利的压力。
现阶段看,美国股市应该并没进入熊市。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股市不会像过去13年般比较风平浪静。大家还要留意以上提到的「结构性」通胀会否实现,并对企业盈利造成的冲击。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