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多家非上市银行定增补血 房地产业务成监管关注重点

2022-01-08 02:03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岁末年初,多家非上市银行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定增”)被证监会受理。

  随着资本消耗加剧,部分银行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已经不够,定增成为非上市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证监会给出的反馈意见书中,房地产业务以及前十大股东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均被重点问询。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监管重点提及房地产领域,主要还是防范少数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遏制房地产炒作,避免局部楼市非理性繁荣。同时,推动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定增潮起

  近日银行增资掀起小高潮。仅2021年12月最后一天,证监会就核准了8家银行的定增方案,包括1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和5家农商行。另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6日,还有多家银行的定增申请已经被证监会给出反馈意见,但银行暂未回复监管问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多家银行积极申请定增有一定的原因:一是拓宽非上市银行融资渠道。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主力军,同时,非上市银行融资渠道相对窄,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部分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需求大,受行业竞争加剧、资产回表、风险资产处置、国内经济扩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增加等影响,部分银行补充资本压力较大。”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以稳为主、稳中求进,银行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需要有资本金的支持,定增是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方式,可以推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家此前定增成功的城商行管理人士表示,定增成功凸显股东对于银行的支持和长期看好,将有助于银行扩大资本规模,提升资本质量,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保持银行未来业务稳步发展、提高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增大,花式“补血”轮番上阵。仅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规模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娄飞鹏表示:“2022年,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银行需要更好地运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非上市银行也可以充分利用IPO来补充资本。”

  展望未来,周茂华认为,2022年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规模将有所增加,且渠道将更加多元。“从2021年就可初见端倪,2021年银行通过可转债、永续债、配股、定增、二级资本债、专项债创新工具等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时,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尽管单次规模较小,但银行数量明显增加。”

  “2022年受经济复苏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扩张,部分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需求仍旺盛,以及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整体呈现面扩、量增、多元等特点。”周茂华补充道。

  房地产领域被问询

  在近期多家银行定增材料的反馈意见中,证监会问询的重点涉及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房地产业务风险、房地产企业股东营业情况等等问题。

  某城商行定增的审核意见显示,证监会要求银行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各期房地产相关贷款情况,包括客户名称、授信及贷款金额、客户信用状况、是否逾期等,说明上述贷款相关监管指标是否达标,是否存在被行政处罚的情形及风险。

  该行在回复证监会询问的材料中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监管要求为不超过22.5%。据了解,2019年末,该行该指标为22.05%,较接近监管指标“红线”,此后该占比有所下降,2020年末为21.75%,2021年6月末为20.09%。

  对于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监管一直严格管控。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银行投向房地产的借贷设置了“安全边界”,避免信贷资源流入房地产进而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除房地产信贷业务外,证监会在另一家城商行定增的反馈意见中提出,该行前十大股东中有几家房地产企业,让该行补充披露授信集中度、第一大客户的基本情况、关联方授信及贷款情况等等。

  之所以重点关注降房地产业务,周茂华认为:“主要还是防范少数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国内对房地产态度明确,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银行与房地产关系方面,满足刚需与改善型住房需求,满足合理房企融资需求;防范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遏制房地产炒作,避免局部楼市非理性繁荣;同时,推动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加大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娄飞鹏表示:“监管关注房地产业,一方面是稳定银行业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关注房地产业良性循环,防止风险在银行和房地产业之间传导。2022年银行房地产业务可以重点围绕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方面开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